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营养价值 > > 正文

李子的营养价值 吃李子竟有这神奇功效

2018-01-18 11:47:19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李子是一种酸性很强的水果,所以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那么李子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李子的药用价值如何呢,我们在食用李子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哪些事项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关李子的相

  李子是一种酸性很强的水果,所以它的维生素含量非常高,那么李子除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哪些营养成分呢,李子的药用价值如何呢,我们在食用李子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哪些事项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关李子的相关知识点有哪些吧。

  一、营养价值

  1、化学成分

  果实含赤霉素A/32(gibberellinA/32)。还含胡萝卜类色素,如β-胡萝卜素(β-carcotene),隐黄质(cryptoxanthin),叶黄素(lutein),堇黄质(violaxanthin)及新黄质(neoxanthin),并含维生素A。

  2、营养成分

  李子的营养略低于桃子,含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烟酸、钙、磷、铁、天门冬素、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丙氨酸等成分。

  每100克李子的可食部分中,含有能量117.2~221.9千焦,糖8.8克,蛋白质0.7克,脂肪0.25克,维生素A原(胡萝卜素)100--360微克,烟酸0.3毫克,钙6毫克以上,磷12毫克,铁0.3毫克,钾130毫克,维生素c 2~7毫克,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天门冬素以及纤维素等。

  二、药用价值

  1、去骨节间劳热,肝有病的人宜于食用。晒干后吃,去痼热,调中。不能经常吃,否则会使人发热。喝水前吃李子会使人发痰疟。不能与麻雀肉同时吃。合蜜吃,会损五脏。在水中不下沉的李子有毒,食用害人,不能吃。

  2、摔跌引起的筋折骨伤、骨痛瘀血。使人皮肤好,治女子小腹肿胀、利小肠、下水气、除浮肿、治疗脸上黑斑。

  3、小儿壮热、疟疾引起的惊痫,则煎汤洗身,效果良好。

  4、目翳、镇痛消肿。

  5、将它制成末洗脸,使人面色润泽、去粉刺黑斑。

  6、糖尿病和尿崩症引起的消渴,止腹气上冲引起的头昏目眩。治小儿高热、解丹毒。煎水含漱,治牙痛。煎汤饮服,治赤白痢。烤黄后煎汤,次日再饮,治女人突然带下赤白。

  7、降压、导泻、镇咳: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药理证实,它有显著的利水降压作用,并可加快肠道蠕动,促进干燥的大便排出,同时也具有止咳祛痰的作用。>>>牛肉的营养价值

李子核仁中含苦杏仁甙和大量的脂肪油

  三、食疗偏方

  1、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桂心、芒硝各十八铢,甘草、麦门冬各一两。上五味,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五服。(《千金方》李根汤)

  2、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千金方》)

  3、治骨蒸劳热,或消渴引饮:鲜李子捣绞汁冷服。(《泉州本草》)

  4、治肝肿硬腹水:李子鲜食。(《泉州本草》)

  5、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甘草、芎藭、当归各二两,半夏四两,黄芩二两,生葛五两,芍药二两,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上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金匮要略》奔豚汤)

  6、治咽喉卒塞: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仍以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菽园杂记》)

  7、促进消化:李子能促进胃酸和胃消化酶的分泌,有增加肠胃蠕动的作用,因而食李能促进消化,增加食欲,为胃酸缺乏、食后饱胀、大便秘结者的食疗良品。

  8、清肝利水:新鲜李肉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谷酰胺、丝氨酸、甘氨酸、脯氨酸等,生食之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大有种益。

  四、注意事项

  1、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能食用

  1、发热、口渴、虚痨骨蒸、肝病腹水者,教师、演员音哑或失音者、慢性肝炎、肝硬化者尤益食用。

  2、李子含高量的果酸,多食伤脾胃,过量食用易引起胃痛,溃疡病及急、慢性胃肠炎患者忌服。

  3、多食易生痰湿、伤脾胃,又损齿。故脾虚痰湿及小儿不宜多吃。

  2、食用禁忌

  1、未熟透的李子不要吃。

  2、切忌过量多食,易引起虚热脑胀、损伤脾胃。

  3、李子同蜜及雀肉、鸡肉、鸡蛋、鸭肉、鸭蛋食,损五脏;勿同麋、鹿肉同食。(引自《饮食须知》)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大家是不是对李子的营养价值的相关知识有了一些了解了呢,李子的营养价值虽然高,但是食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李子没有熟是不能吃的避免损伤脾胃,以上介绍的有关李子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