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康熙帝的威名我们如雷贯耳,可是他的养生秘方你知道几个?他的一生都活得非常健康,这都源于他对养生有独特的见解。那么他的养生方法都有啥?
古之帝王,大多偏爱补药,康熙对此却极为反感:“服补药大无益。药性宜于心者不宜于脾;宜于肺者不宜于肾。朕尝谕人勿服补药。药补不如食补。夫好服补药者,犹人之喜逢迎者。天下岂有喜逢迎而可为善乎?先年满州内老人皆不服药,朕也从不服药。太皇太后、皇太后一生皆不服药,尔等当以是为法。”这些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从药理学的角度阐述了无病“好服补药”之弊,也还算是中肯。
康熙对于长生不老之道也从来没什么兴趣,这在历代皇帝中算是一个另类。他认为人的一生,生长壮老已,从出生到死亡是一个自然过程,是不可遏止的。因而人只能顺应自然,多加保养,以求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寿命。
在康熙57岁那年,有大臣看到他长了一些白须,特意晋献滋补肝肾的乌须丸,以为能博君颜,结果被康熙认为多此一举,笑而拒之。
西医篇
传教士医生们在康熙的支持下来到中国,不仅用现代医疗手段为许多中国人解除了病痛,还将大量的西方医学知识带到中国,进而培养出最早一批西医人才。
17世纪初,日尔曼人邓玉函的《泰西人身说概》、意大利人罗雅谷的《人身图说》及法国人皮理的《人体解剖学》等相继传入中国,但未能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当时中国崇尚传统的古典医学,距科学研究尚远,不能接受此种科学。但康熙对西方医学及解剖学很是感兴趣,为了学习西方医学,康熙令在清廷供职的法国传教士白晋及宫廷画家等人,专门画了一些解剖图象,还叫传教士巴多明将《人体解剖学》译成中文,希冀“造(福)于社会”,挽救“人之生命”。
1693年的一天,康熙突发疟疾,虽经御医精心诊治,但疗效不佳。法国传教士洪若翰和葡萄牙传教士刘应等人在得知此事后,大胆向康熙建议服用西药金鸡纳霜。当时朝中的多数大臣对洋人的药物持怀疑态度,认为此法不可取。而康熙倒是颇为开通,在力排众议后勇敢地尝试了一次西药。没想到,金鸡纳霜的药力立竿见影,不消几日即愈,康熙大喜,给予重赏,赐广安门内广厦一所。此后康熙就视金鸡纳为奇药,并把它作为“御制圣药”转赐患疟的大臣,以示恩宠。
这件事极大地增强了康熙对西医的好感。1699年,法国神父罗德先奉命入京为康熙治疗心悸、唇疮,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因而获聘宫廷御医。从此之后,康熙就再也离不开西医西药,即使出外巡察也要带上几位洋大夫和几种常用的西药,以至有时传教士们生病了还要向皇上求药。
西药显示出的神效令当时的朝臣国戚们大开眼界,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在患病后请求皇上赐给西药。为了保证手中有足够的药品,1706年,康熙第一次下令向罗马教廷的使节索取西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