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节气养生 > > 正文

处暑的注意事项 多睡一小时这个节气身体更棒

2020-08-22 09:50:06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处暑节气,处暑之后天气不会那么炎热了,天气逐渐变凉人们要快速的适应,处暑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大家要知道,做好这些疾病会远离我们。处暑是传统节日之一,它也有很多的习俗流传下来,下面

  时间飞逝转眼间就到了处暑节气,处暑之后天气不会那么炎热了,天气逐渐变凉人们要快速的适应,处暑的时候有很多注意事项,大家要知道,做好这些疾病会远离我们。处暑是传统节日之一,它也有很多的习俗流传下来,下面就详细的介绍一下。

  处暑的注意事项

  一、多睡一小时

  首先我们要知道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在这个时候自然界的阳气会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中的阴阳之气盛衰也会随着自然界的变化随之转换,人们在这个时候要注意调整生活喜欢,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首先我们要知道处暑节气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

  处暑节气建议每天增加睡眠一小时,还有要保证有质量的午觉,这样能够保持人体的精神,液能够为身体保存能量,养精蓄锐。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很有可能会气血阴阳俱亏,然后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所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好习惯。

  有很多的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时间段,是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到低点的时候;中午12至13点这段时间,四人体交感神经非常疲劳的时间。所以在人们在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可以看出来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对于年轻人来说,充足的睡眠可以让学习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时也可以减少“秋困”的出现。

  二、多吃清热安神食物

  “病从口入”,饮食与疾病很容易“挂钩”。处暑之后,早晚温差变化开始明显,肠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热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和适应性就会随之降低,这时候容易出现一些肠胃病,患有慢性肠胃病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加之饮食不当,这种不适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加重,因此在饮食方面一定要谨慎。

  从养生的角度来看,处暑节气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但这些食物一次进食不可太多,做到少食多餐。另外,随着气侯渐渐干燥,身体里肺经当值,这时可多吃滋阴润燥食物,防止燥邪损伤。如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等养阴生津的食物,或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益气保健的食物。

  当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应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会加重秋燥的症状。

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润燥、消热通便的功效

  三、避免过早添加衣物

  秋季养生小常识提示说,“春捂秋冻”之意,是让体温在秋时勿高,以利于收敛阳气。因为热往外走之时,必有寒交换进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护阳气。同时,早晚比较凉了,要注意增加衣服。

  四、注意胃部保暖

  夜寝应关好门窗,腹部盖薄被,秋天要注意胃部保暖,以防止秋风流通使脾胃受凉。依照自然界规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的就是贮存体内阳气。然而,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早上赖床不起,白天不爱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中所指的“秋乏”。

  正因为如此,大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争取晚上10点前入睡,以比夏天增加1小时睡眠为好,并保证早睡早起。另外,适当午睡也利于化解秋乏。

  五、可坚持冷水浴习惯

  不管哪个季节,坚持运动绝对是没错的。入秋之后锻炼的好处在于,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

  但对于不同的季节,运动的类型和强度也应该有所调整,秋季的运动可选择快走、登山、打球等,对于老年人来说,运动要以“不累”为标准。做一些既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又可使老年人一天保持良好的精气神。体育运动的时间适合选在早晚,中午由于室外天气仍然炎热,因此要避免这个时间段的户外活动。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如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一直坚持,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时应循序渐进,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冷水浴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

  六、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处暑的习俗

  1、处暑习俗:祭祖、迎秋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大多都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者是“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开始,就有开鬼门的仪式,一直要到月底关鬼门才结束,在这期间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后以关鬼门结束。

  2、处暑习俗:吃龙眼配稀饭

  老福州的生活习俗是,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除此之外,老福州在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做法很简单,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在处暑的时候要吃龙眼配稀饭

  3、处暑习俗:煎药茶

  此习俗自唐代以来已盛行。每当处暑期间,家家户户有煎凉茶的习惯,先去药店配制药方,然后在家煎茶备饮,意谓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颇有好处。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市区街头专门有卖酸梅汤的茶摊,故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制作酸梅汤很简单,在夜间用开水冲泡晒干的梅子,再加冰糖。煮好放凉后,装进木制有盖的冰桶中,使其温度降低。喝起来酸中带甜,甜中微咸,口感甚佳。

  4、处暑习俗:拜土地爷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 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 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结语: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处暑的注意事项,我们现在应该知道在处暑的时候做什么对身体比较好了,处暑的时候人们注意护理好身体,做到早睡早起,还有要适当的午睡,平时保养好自己的胃部,可以多开窗户通风尽量的少开空调。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