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 养生生活 > > 正文

警惕中药零食的健康隐患

2019-01-22 14:43:57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滋养肝肾、美容养颜、清热祛湿、养血补心……中药零食包装上的这些诱人的广告宣传词,直接刺激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再加之中药零食口感好,食用方便,已深受广大

   滋养肝肾、美容养颜、清热祛湿、养血补心……中药零食包装上的这些诱人的广告宣传词,直接刺激了消费者购买的欲望,再加之中药零食口感好,食用方便,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偏爱,甚至成为了一种消费时尚。 

  以至于很多人都坚信经常食用中药零食可以强健体魄、防病祛病。 

  “但却殊不知,虽然这些中药零食所含中药的药量并不多,但如果食用不当,也会存在诸多健康隐患。”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夏开元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零食选择应根据个人体质,不可一概而论。 

  并非人人适用 

  中药零食是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是中医食疗与新技术结合的产品,通常是指有中药成分的零食,其中的中药成分是经卫生部规定的药食同源范围内的可添加物。 

  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不管是大型商场超市,还是街头便利店,最为常见的中药零食主要有:阿胶枣、龟苓膏、乌梅汁、茯苓饼、凉茶、薄荷糖、姜糖等。尤其在大型超市,一些中药零食的厂家还安排了专门的促销员,以“免费试吃”或“买赠”的形式进行促销。 

  不过,当记者咨询超市里一位龟苓膏促销员是否有食用禁忌时?得到了非常肯定的答复是:没有! 

  实际上,龟苓膏因性质寒凉,并不适宜脾胃虚弱者、生理期的女性以及孕妇食用。 

  “一些商家正是看到中药的保健作用,便将其与零食‘联姻’,以满足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夏开元说,中医主张辨证的观点,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而中药零食作为一种食品,客观上来讲是对人体有益的,但因其中药成分剂量并不确定,所以消费者在购买、使用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夏开元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中药零食进行食补前应先了解自身的体质,才不至选择偏差太多,反而失去其意义。 

  比如泻性药(食)物能协助将病毒由体内排出的作用,可改善实证体质者之便秘、充血、发炎等症状,但体质虚弱者则可能会因食用过多而造成下痢,身体更虚弱,降低对病毒之抵抗力。 

  只是一种食品 

  “中药零食虽对人体有益,但并不能达到药品的功效,毕竟它只是一种普通的食品。所以千万不要寄希望于通过食用中药零食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研究员吴连举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虽然国家对哪些中药可以作为食物进行了规定,但却没有界定其作为食品的添加量、针对人群以及具体功效。 

  早在2002年,卫生部就曾在《关于进一步规范保健食品原料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中,对药食同源物品、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和保健食品禁用物品作出具体规定。 

  《通知》将传统药物分为了三类:一为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包括丁香、八角茴香、花椒、赤小豆、阿胶、鸡内金、麦芽、黑芝麻、黑胡椒、罗汉果等;二为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包括人参、三七、土茯苓、川贝母、益母草等;三为保健食品禁用的物品,包括红豆杉、红茴香、八角莲、八里麻、千金子、土青木香等。 

  吴连举觉得,中药零食中到底有多少中药成分、能起多大作用,不好轻易判定。“再有,很多药材单独使用并不能发挥作用,往往需要与其他药物相搭配,才能发挥达到治病的目的,所以消费者也不要过分偏信广告中的宣传词。” 

  “如果把中药零食看成人人都可以吃的食品,就不应该刻意宣传其功效。既然中药零食中含有一定的药物,就必然不能像传统食品一样人人都可以吃,一定有适用的对象。”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也屡次强调这一观点。 

  中药入食品尚有异议 

  当然,在采访中,也有部分专家向记者表达了不同的观点,他们不提倡将中药加入食物中,认为将中药作为食品无疑是扩大了中药的使用范围,可能会带来药物滥用的问题,甚至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因为从临床角度来看,中药的使用是非常严格的。首先,开药的过程很严格,医生在给病人开药之前,需要进行复杂的诊断工作,再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药物的作用开药。 

  其次,药物的药理不同,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甚至是某些疾病的某一个特定时间段和使用条件,一定要针对病人自身的情况来处理。 

  “如果每天都食用与自己体质相悖的中药零食,这样日积月累,就可能会对身体平衡和生理功能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出现生命危险。”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脾胃科主任李振华说,虽然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中药那样突出和迅速,即便是配食不当,也不至于立刻产生不良的结果,但如果需要长期食用某些含中药成分的食品,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旦在食用中药零食后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用,及早就医。(本报记者 张思玮) 

  《中国科学报》 (2013-01-11 第20版 生活指南)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