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报记者 马 佳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显著,养老成为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医养结合”逐渐成为老龄产业热衷讨论的话题。2008年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
本报记者 马 佳
当前我国老龄化趋势显著,养老成为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医养结合”逐渐成为老龄产业热衷讨论的话题。2008年底,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投资兴建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形成了由医院开办老年护养中心的新模式,在医养结合方面尝试了诸多有益探索。
养老院就能看病
医养结合的最大优势在于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但现实中双向转诊往往难以实施,原因在于双向转诊通常是从一个单位转到另一个单位,转诊双方的政策、利益不同,为转诊的实施设置了多重障碍。
80岁的胡光群老人已经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居住了近2年的时间了,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的她不久前突感呼吸困难。在进行简单的处理未见好转后,姚玲护理员马上把她送到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部进行治疗,待病情好转之后,又把她送回了护养中心进行休养。经历了此次转诊之后,胡光群感受颇深,“之前住在家里,每次去医院都又要经历挂号、排队等多重磨难,没想到现在住进养老院了,看病变得如此及时又方便。”
护养中心医护办主任喻秀丽介绍说,护养中心设有养老区、护理院、慢病区(含老年病、神经系统疾病、康复理疗)等不同区域。老人来入住时,会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失能程度,安排入住不同区域。
“护养中心建立了一套养老区、慢病区、医院本部之间的循环转区机制。当老人生病时,可立即转到慢病区,医生马上为老人制定治疗方案;如果病情加重,须进一步治疗时,可通过绿色救治通道在第一时间转往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本部,相关科室将无条件提供床位,保障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喻秀丽说。
护养中心副院长邓庆说:“由医院来开办养老院,可以充分体现医疗机构在医护服务能力上的优势,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医养结合。医院本部与青杠老年护养中心之间的双向转诊既可充分利用院本部的医疗资源,又能降低护养中心的医疗成本,对老百姓也是大有裨益的。我相信这种新的模式能够取得成功并且得以推广,尤其是在相对具有资源优势且容易获得支持的公立医院。”
让老人活得有尊严
记者看到,护养中心在硬件设施方面充分考虑了老人的情感需要,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及喜好选择不同户型以及选择住宿方式:自己住、跟老伴同住或是跟其他老人同住。室内安装了可以看到房间内全景的远程视频装置,老人家属可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入中心的探视系统,在探视界面输入房间号或老人姓名及身份证号,便可以看到老人房间的视频画面,了解老人的生活情境,而且还能与老人直接进行语音通话或视频语音双向通话,而老人则可以通过控制前端摄像机电源开关,对摄像机、网络视频服务器进行启动与停止,来实现老人对隐私的要求。
邓庆说:“服务老人就要给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对于他们来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活得有尊严,即使是瘫痪在床行动不便的老人。为了照顾老人的情感需要,中心采取了很多措施。在老人新入住的前7天,每天会有相应的具体关怀内容,并定期向家属反馈;老人有2周试住期以体验是否适应中心的生活并作出去留决定;中心定期召开家属沟通会,由工作人员定期对老人家属进行教育,并实行家属随访登记制度,并适时进行温馨提示。
特别的“父亲节”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几个月前,伴着经典的歌声,住在青杠老年护养中心内93岁高龄的著名词作家庄奴、81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左宏元与护养中心其他的老人们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父亲节”,庄奴与左宏远的爱徒邱琳、马丽,以及不少歌迷现场来到护养中心唱响了由两位乐坛泰斗作词谱曲的经典歌曲,为他们“庆生”。据了解,类似这样的文化活动,在护养中心内并不少见。
护养中心内设有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放映厅、棋牌室等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同时还定期举办各项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和兴趣小组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
护养中心内入住的老年人最大的已经101岁高龄。来自重庆市北碚区的吴先白在护养中心住了5个多月,“儿女平时工作压力大,没太多时间来照顾我,来到这里后,子女每逢周末和过节就来看我,时间上解脱了子女,我的生活有规律了,白天散散步、看看书报,晚上和其他老人打打棋牌,唱唱歌,精神上也得到了充实,心态也变好了。平时护养中心的护理师对我们也照顾得特别周道,起居饮食和身体健康上嘘寒问暖,我感觉这里很好,准备长期在这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