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词典 > > 正文

气管支气管异物

2018-01-18 12:48:38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就是指异物滞留在喉咙里,引起呼吸困难。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因为婴幼儿的吞咽能力较差,加之对食物的咀嚼不够充分,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急症,就是指异物滞留在喉咙里,引起呼吸困难。主要发生在2岁以下的儿童身上。因为婴幼儿的吞咽能力较差,加之对食物的咀嚼不够充分,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采取急救措施,以防窒息。

  病因

  异物误入气道所引致。根据异物来源,有内源性异物和外源性异物两类。前者为呼吸道内的假膜、干痂、干酪样坏死物等阻塞,而平时所指气管支气管异物均属外源性,系经口内误吸入的一切物品。异物进入气管和支气管与下列情形有关。

  1.幼儿喜欢抓吃食物,在哭闹或嬉笑时吸入气管。

幼儿喜欢抓吃食物,在哭闹或嬉笑时吸入气管

  2.小儿牙齿发育不完善,咀嚼功能差,不能嚼碎较硬食品,加之喉的防御反射功能差,保护作用不健全。

  3.说笑或工作时口内含有食品或物品,在不经意时或嬉笑时误吸入气管。

  4.全麻或昏迷患者,行气管插管时亦可能将松动牙齿或义齿碰掉而未发现;另外呕吐物清除不及时,均可吸入气管内。

  5.上呼吸道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或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气道。

  6.精神病患者或企图自杀者。

  临床表现

  1.临床分期

  (1)异物吸入期

  异物经声门入气管时,必出现剧烈呛咳,有的同时出现短暂憋气和面色青紫。如异物嵌顿于声门,则可出现声嘶及呼吸困难,严重者发生窒息。如异物进入气管或支气管,除有轻微咳嗽外可无其他症状。

  (2)安静期

  异物进入气管、支气管后,停留于某一部位,刺激性减小,此时患者可有轻微咳嗽而无其他症状,常被忽视。此期长短不定,如异物堵塞气管引起炎症,则此期很快结束而进入第3期。

  (3)炎症期

  异物的局部刺激和继发性炎症,加重了气管、支气管的堵塞,可出现咳嗽、肺不张和肺气肿的表现,患者此期可出现体温升高。

  (4)并发症期

  随着炎症发展,可出现肺炎、肺脓肿或脓胸等。患者有高烧、咳嗽、脓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等。此期的长短和轻重程度可因异物大小、性质、患者的体质及治疗情况而异。

  2.临床表现

  异物所在部位不同,可有不同的症状。

  (1)喉异物

  异物进入喉内时,出现反射性喉痉挛而引起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剧烈的刺激性咳嗽。如异物停留于喉入口,则有吞咽痛或咽下困难。如异物位于声门裂,大者出现窒息,小者出现呛咳及声嘶、呼吸困难、喉鸣音等。如异物为小膜片状贴于声门下,则可只有声嘶而无其他症状。尖锐异物刺伤喉部可发生咯血及皮下气肿。

  (2)气管异物

  异物进入气道立即发生剧烈呛咳,并有憋气、呼吸不畅等症状。随着异物贴附于气管壁,症状可暂时缓解;若异物轻而光滑并随呼吸气流在声门裂和支气管之间上下活动,可出现刺激性咳嗽,闻及拍击音;气管异物可闻及哮鸣音,两肺呼吸音相仿。如异物较大,阻塞气管,可致窒息。此种情况危险性较大,异物随时可能上至声门引起呼吸困难或窒息。

  (3)支气管异物

  早期症状和气管异物相似,咳嗽症状较轻。植物性异物,支气管炎症多较明显即咳嗽、多痰。呼吸困难程度与异物部位及阻塞程度有关。大支气管完全阻塞时,听诊患侧呼吸音消失;不完全阻塞时,可出现呼吸音降低。

早期症状和气管异物相似,咳嗽症状较轻

  如何急救

  儿童急救法

  让患儿俯卧在两腿间,头低脚高,然后用手掌适当用力在患儿的两肩胛骨间拍击4次。拍背不见效,可让患儿背贴于救护者的腿上,然后,救护者用两手食指和中指用力向后、向上挤压患儿中上腹部,压后即放松,可重复几次,必要时急送医院。

  站位急救法

  救护者站在患者身后,用双臂围绕患者腰部,一手握拳,拳头的拇指侧顶在患者的上腹部(脐稍上方);另一手握住握拳的手,向上、向后猛烈挤压患者的上腹部。挤压动作要快速,压后随即放松。

  卧位急救法

  患者仰卧,救护者两腿分开跪在患者大腿外侧的地面上,双手掌叠放在患者脐稍上方,向下、向前快速挤压,压后随即放松。

  结语:气管支气管异物是指有异物滞留在喉咙里,并一时难以清除,导致呼吸困难的急症。虽然儿童是易发人群,但成年人也不能掉以轻心。由于会影响呼吸,拖延的时间越久,就越容易产生意外,一定要学会急救措施。

文章阅读排行

NO.1 乳房纤维瘤【概述】  乳房纤维瘤是乳房的常见良性肿瘤,一般认为与雌激...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