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词典 > > 正文

胃下垂怎么办 这些煲汤治疗腰痛效果更佳

2018-01-18 12:51:28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水平连线以下。那么患有腰痛怎么办呢?大家一般会进行药物治疗或者进行手术治疗,那就是治疗胃下垂的食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胃下垂的食疗都有哪些吧?  症

  胃下垂是指站立位时,胃位置下降,胃小弯最低点在髂嵴水平连线以下。那么患有腰痛怎么办呢?大家一般会进行药物治疗或者进行手术治疗,那就是治疗胃下垂的食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胃下垂的食疗都有哪些吧?

  症状体征

  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出现胃肠动力差,消化不良的症状。

  1.腹胀及上腹不适,患者多自述腹部有胀满感、沉重感、压迫感。

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

  2.腹痛,多为持续性隐痛。常于餐后发生,与食量有关。进食量愈大,其疼痛时间愈长,且疼痛亦较重。同时疼痛与活动有关,饭后活动往往使疼痛加重。

  3.恶心、呕吐,常于饭后活动时发作,尤其进食过多时更易出现。这是因为1次进入较大量食物,加重了胃壁韧带之牵引力而致疼痛,随之出现恶心、呕吐。

  4.便秘,便秘多为顽固性,其主要原因可能由于同时有横结肠下垂,使结肠肝曲与脾曲呈锐角,而致通过缓慢。

  5.神经精神症状,由于胃下垂的多种症状长期折磨病人,使其精神负担过重,因而产生失眠、头痛、头昏、迟钝、忧郁等神经精神症状。还可有低血压、心悸以及站立性昏厥等表现。

  6.体检 可见瘦长体型,上腹部压痛点因立卧位变动而不固定,有时用冲击触诊法,或患者急速变换体位时,可听到脐下振水声。上腹部易扪到主动脉搏动,常同时伴有肝下垂、肾下垂及结肠下垂的体征。

  胃下垂的食疗方

  食疗方一、鸽参汤

  【原料】白鸽1只,人参10克,调味品各适量。

  【制作】将白鸽用清水闷死,去毛杂,洗净;人参切片,布包,与白鸽同入锅中,加清水适量及调味品等,同炖熟即成。

  【用法】食肉,喝汤,2日1剂。

  【功效】补脾益肺,滋肾益气。

  【主 治】脏腑亏虚型胃下垂所致的形体消瘦。

  【按语】鸽肉滋补肝肾,益气养阴,为滋补强壮的佳品。人参大补元气,补益脾肺,生津止渴,可谓滋补强壮的峻剂,特别在机体处于虚弱状态时效果尤为明显。本方将两者同炖服食,既能滋养肝肾而养阴,又能补益脾肺而益气,故对素体肝肾阴虚,脾肺气虚,瘦弱多病者用之尤为适宜。

  食疗方二、玉竹煲鸭

  【原料】玉竹10克,老公鸭1只,葱、姜、食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将玉竹布包;雄鸭去毛杂,洗净,同放入锅中,加葱、姜及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煮,至鸭肉熟烂,取出药包,调入食盐、味精等即可。

  【用法】喝汤,食鸭肉,嚼食药物,每周2~3剂。

  【功效】滋阴养胃。

  【主治】脾胃阴虚型胃下垂所致的形体消瘦。

  【按语】玉竹滋阴润肺,生津养胃,且滋阴而不留邪。鸭肉既是美味佳肴,又是补养珍品,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之功效。可见两者均为寒凉性质的滋补品,故尤宜于阴虚有热,或素体内热较盛而低热多汗,食少便秘,身体消瘦者。入食疗疾,公鸭肉性微寒,母鸭肉性微温,入药以老而色白,肥大而骨乌者为佳。

  食疗方三、大枣炖兔肉

  【原料】大枣50克,兔肉500克,葱白、食盐、味精、黄酒各适量。

  【制作】将大枣去核,兔肉洗净,切块,同放瓦锅中,加清水及葱白、食盐、味精、黄酒,隔水蒸炖1~2小时,以兔肉熟烂为度,调入味精即成。

  【用法】食兔肉,喝汤,每周2~3剂。

  【功效】补中益气,强体健身。

  【主治】脾胃亏虚型胃下垂所致食欲缺乏,消瘦乏力等。

  【按语】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之功效。药理研究表明,大枣营养丰富,含皂苷、生物碱、黄酮、氨基酸、钙、磷、铁、镁、钾及多种维生素等,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誉。兔肉可补中益气,止渴健脾,为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食,有健美肉之称。而且兔肉细嫩,食后易于消化。故本方将两者同用,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尤宜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身体消瘦的胃下垂患者。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胃下垂的症状和胃下垂的偏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了解到患有胃下垂轻度无症状,但是到了中度一点就会出现消化不良,大家可千万要注意。三九养生堂小编还给大家介绍的食疗方一定要按自身的情况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科学使用。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偏方相关的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文章哦。

文章阅读排行

NO.1 乳房纤维瘤【概述】  乳房纤维瘤是乳房的常见良性肿瘤,一般认为与雌激...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