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证名指麻风病毒邪侵及内脏而显的五重症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参见五败症。 日常防御麻
证名指麻风病毒邪侵及内脏而显的五重症表现。见《疠疡机要》卷上。又名五败症。即:目先损者,毒在心;面发紫泡者,毒在肝;遍身如癣者,毒在脾;眉先落者,毒在肺;脚底先穿者,毒在肾。参见五败症。
日常防御麻风病手册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疾病,患的此病,对身体健康的危害是相当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好预防麻风病措施。如何预防麻风病呢?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支招,推荐一些防御高招,赶快看看吧。
什么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和眼的进行性和永久性损害。
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是一种主要限于人类的疾病,公认的传染源是未经治疗的麻风病患者。传染方式主要是通过长期密切直接接触传染或经飞沫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黏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但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据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世界上曾有20多人自愿把麻风病杆菌接种到自己身上,经观察都没有发生麻风病,证明麻风病发病率很低,并不可怕。
麻风病的症状和特征是什么?
麻风病的首发症状通常是出现一处或多处皮损,其颜色均较周围的正常皮肤浅一些,有时这些损害也可以是淡红或铜色的,以斑疹、丘疹、斑块、弥漫浸润、结节、溃疡为常见。多数皮损麻木无汗,但少数有痒感或奇痒,并伴有感觉障碍,感觉丧失是麻风病的典型特点。
麻风病可否治愈?
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麻风病患者可到当地的皮肤病院获得免费治疗。
如何预防畸残的发生?
1.及时的治疗意味着没有畸残,只要皮肤上一出现可疑症状应马上就医。2.全程、规则接受抗麻风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过程中或治疗结束后,若出现异常应马上向医生咨询。3.如果发生感觉障碍,应坚持实施自我护理,即使是在治疗结束后。
麻风病传染方式
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
1.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这种方式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3.其它传染方式从理论上说,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也有人指出,以吮血虫为媒介可能造成麻风的传染。然而,对这些看法尚有争论。而且在麻风的流行病学方面还未能得到证实。
必须指出,尽管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肯定什么是主要的传染途径,但要机体的抵抗无疑是在传染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一个传染性患者的周围人群受到感染的机会虽然相似,但发生麻风的毕竟是少数。麻风院(村)附近的地区,麻风发病率也并不高,即使是麻风患者的配偶,患病率一般不超过5%。此外约有2/3的麻风病人并问不出麻风接触史。这些都表明,多数长期密切接触者并不发病。麻风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以及发病后的过程和表现,主要取决于被感染者的抵抗力、也就是机体的免疫状态。近年来不少人认为,麻风病也和其他许多传染病一样,存在有亚临床感染(Subcllinical nfection),借以说明麻风病的感染率要比发病率高得多,绝大多数接触者在感染后建立了对麻风菌特异性免疫力,以亚临床感染的方式而终止感染。
麻风病的反应
麻风病症状是什么?是在麻风病慢性过程中,不论治疗与否,突然呈现症状活跃,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病变,使原有的皮肤和神经损害炎症加剧,或出现新的皮肤或神经损害。发生的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某些诱因如药物、气候、精神因素、预防注射或接种、外伤、营养不良、酗酒、过度疲劳、月经不调、妊娠、分娩、哺乳等许多诱发因素都可引起。近年来认为麻风反应是由于免疫平衡紊乱所引起的一种对麻风杆菌抗原的急性超敏反应。麻风反应分为三型。
第一型麻风反应属免疫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结核样型麻风及界线麻风。其临床表现为原有皮损加剧扩大,并出现新的红斑、斑块和结节。浅神经干表现为突然粗大疼痛,尤以夜间为甚。原有麻木区扩大,又出现新的麻木区。旧的畸形加重,又可发生新的畸形。血液化验无明显异常,常规麻风杆菌检查阴性,或者查到少量或中等量麻风杆菌。本型反应发生较慢,消失也慢。根据细胞免疫的增强或减弱,分为“升级反应”和“降级反应”。“升级”反应时病变向结核样型端变化,“降级”反应时向瘤型端变化。
第二型麻风反应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态反应,即血管炎性反应。发生于瘤型和界线类偏瘤型。反应发生较快。组织损伤亦较严重。其临床表现常见者为红斑,严重时可出现坏死性红斑或多形红斑。常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畏寒、发热等此外尚可发生神经炎、关节炎、淋巴结炎、鼻炎、虹膜睫状体炎、睾丸附睾炎、胫骨骨膜炎、肾炎以及肝脾肿大等多种组织器官症状。化验检查,可有白细胞增多、贫血、血沉加速、丙种球蛋白增高、抗链球菌溶血素“0”水平明显增高。反应前后查菌无明显变化。以颗粒菌为主。反应期持续时间,短者一、两周,长者数月,逐渐消退。
第三型麻风反应呈混合型麻风反应,系由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反应同时参与的一种混合型反应。主要发生于界线类麻风。其临床表现兼有上述两型的症状。
麻风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病,很容易导致人们的皮肤和神经损伤,所以人们要及时预防麻风病,那么,如何预防麻风病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麻风病的预防措施。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 “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1.对重型患者,必须实行隔离治疗。
2.在流行地区,普遍进行卡介苗接种,增加易感人群对麻风的抵抗力。
3.加强宣教工作,早发现,早防治。
4.患者应加强营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参加劳动,忌房事。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
以上内容讲述的是麻风病的预防措施,可以让人们更好的远离麻风病,人们一旦有麻风病,要及时的对症治疗,而且还要保持身体的抵抗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