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词典 > > 正文

血鼓腹胀

2018-01-18 12:57:21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病证名因瘀阻血络所致的鼓胀证。《症因脉治》卷三:“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多因七情失调,或过食辛辣

  病证名因瘀阻血络所致的鼓胀证。《症因脉治》卷三:“血臌腹胀之症,腹胀不减,肚紫筋,腿足或见血缕,小便反利,大便或黑,血在上则漱水忘,血在下则小腹闷痛。”多因七情失调,或过食辛辣,血热妄行,不归故道,停积于中;或跌仆损伤,瘀血停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用红花桃仁汤、桃仁承气汤等方。参见腹胀、血鼓条。

病证名因瘀阻血络所致的鼓胀证

  鼓胀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在古医籍中又称单腹胀、臌、蜘蛛蛊等。鼓胀为临床上的常见病。鼓胀为临床重证,治疗上较为困难。现代医学的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等形成腹水,出现类似鼓胀的证候,可参照鼓胀治疗。若治疗及时,中医、西医均可治愈。

  症状

  1、 初起脘腹作胀,腹渐胀大,按之柔软,食后尤甚,叩之呈鼓音及移动性浊音。继则腹部胀满膨隆,高于胸部,仰卧位时腹部胀满以两侧为甚,按之如囊裹水,病甚者腹部膨隆坚满,脐突皮光,四肢消瘦,或肢体浮肿。

  2、皮色苍黄,腹部青筋暴露,颈胸部可见赤丝血缕,手部可现肝掌。危重阶段尚可见吐血便血,神昏,痉厥等象。

  3、常伴胁腹疼痛,食少,神疲乏力,尿少,出血倾向。

  4、起病多缓慢,病程较长,常有黄疸、胁痛、积证的病史,酒食不节、虫毒感染等病因。

  病因

  1、酒食不节:嗜酒过度,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浊内蕴,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壅阻气机,脾土壅滞则肝失条达,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气血交阻而成鼓胀。

  2、情志不遂: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血行不畅,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犯脾,脾不健运,以致水湿内停,水湿气血蕴结,日久累及肾脏,开阖不利,而成鼓胀。

  3、血吸虫感染:血吸虫感染晚期内伤肝脾,脉络瘀阻,气机不畅,升降失常,气血水瘀积腹中,而成鼓胀。

  4、黄疸、积聚失治:日久湿热伤脾,水湿内停,肝失条达,气血凝滞,脉络瘀阻,终至肝脾肾三脏俱病而成鼓胀。

  辩证诊治

  鼓胀为临床四大疑难重症之一,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其临床表现以腹胀大膨隆,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特征。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临床上注意与水肿和肠覃鉴别。辨证要点在虚实及气滞、血瘀、水停的主次。

  病患者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并见,故其治疗宜谨守病机,以攻补兼施为原则。实证为主则着重祛邪,合理选用行气、化瘀、健脾利水之剂,若腹水严重,也可酌情暂行攻逐,同时辅以补虚;虚证为主则侧重在扶正补虚,分别施以健脾温肾,滋养肝肾等法,扶正重点在脾,同时兼以祛邪。还应注意“至虚有盛候,大实有羸状”的特点,切实做到补虚不忘实,泄实不忘虚,切忌一味攻伐,导致正气不支,邪恋不去,出现危象。

  护理

  适当休息,限制钠盐摄入,注意补充蛋白质糖及脂肪饮食。宜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配用腹腔穿刺放液术,放液速度宜慢,每次放液量不超过3000毫升。

  保养

  1、车丸:行气利水,主治鼓胀,湿热蕴结。每次3,每日1次。

  2、蓬膏:活血化瘀,消胀利水,主治鼓胀,肝脾血瘀。温热软化贴腹部,每日1次。

  3、甲煎丸: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主治鼓胀,肝脾血瘀。每次5,每日2次。

  4、枣丸:攻逐水饮,主治鼓胀,湿热蕴结。每次3,每日1次。

文章阅读排行

NO.1 乳房纤维瘤【概述】  乳房纤维瘤是乳房的常见良性肿瘤,一般认为与雌激...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