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病证名指因体虚而致耳聋的类病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治宜滋阴补血,方用六味
病证名指因体虚而致耳聋的类病证。《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虚闭者,或以年衰,或以病后,或以劳倦过度,因致精脱肾亏,渐至聋闭……”治宜滋阴补血,方用六味地黄汤或归脾丸等加减。参见耳聋条。
耳聋
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又称之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等。
发病率
耳聋是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病。在我国,听力残疾占五大残疾之首,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口健康及生活质量的疾病。2000年一项全国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口约2780万,7岁以下的听障儿童约70~80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国家非常重视耳聋的预防和康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生儿听力筛查工作,并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耳聋的病因复杂,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其中化脓性中耳炎是传导性耳聋中最主要的致聋疾病。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成为儿童听力减退的主要原因。感音神经性耳聋中,噪声性聋、老年性聋、突发性聋、药物性聋、先天性聋等是常见疾病。
分级
一般认为语言频率(0.5、1、2kHz)平均听阈在26dB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
按WHO (1980年)耳聋分级标准,按照平均语言频率纯音听阈,将耳聋分为5级:
轻度聋
近距离听一般谈话无困难,听阈在26~40dB。
中度聋
近距离听话感到困难,听阈41~55dB。
中重度聋
近距离听大声语言困难,听阈56~70dB。
重度聋
在耳边大声呼喊方能听到,听阈71~91dB。
全聋
听不到耳边大声呼喊的声音,纯音测听听阈超过91dB。
分类
按照病变性质
分为功能性聋和器质性聋。
按照病变部位
按病变部位及性质可分为四类:
(一)传导性聋(conductive deafness):外耳、中耳传音结构发生病变,声波传入内耳发生障碍。
(二)感音神经性聋(sensorineural deafness):指耳蜗螺旋器病变不能将音波变为神经兴奋或神经及其中枢途径发生障碍不能将神经兴奋传入;或大脑皮质中枢病变不能分辩语言,统称感音神经性聋。病变发生在耳蜗部位者,称为感音性聋,或蜗性聋。病变发生在耳蜗之后的部位,成为神经性聋,或蜗后聋。
(三)混合性聋(mixed deafness):传音和感音结构同时发生病变引起的听觉障碍者。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等。
(四)中枢性聋(central deafness)中枢性耳聋的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
病因
传导性聋的病因
1.先天性:常见的有先天性畸形,包括外耳、中耳的畸形,例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或鼓膜、听骨、蜗窗、前庭窗发育不全等。
2.后天性:外耳道发生阻塞,如耵聍栓塞、骨疣、异物、肿瘤、炎症等。中耳化脓或非化脓性炎症使中耳传音机构障碍,或耳部外伤使听骨链受损,中耳良性、恶性肿瘤或耳硬化症等。
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
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聋
常由于内耳听神经发育不全所致,或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或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等。
先天性内耳畸形导致的耳聋为感音神经性耳聋。Jackler在1987年根据内耳X线体层摄影和胚胎发生学将内耳畸形分为5类。迷路缺失:即Michel畸形,无耳蜗及前庭;共同腔畸形:耳蜗与前庭融合为单腔,无内部结构分化;耳蜗未发育:耳蜗缺失,前庭常伴畸形,也可正常;耳蜗发育不全:耳蜗短小;不完全分隔型:即Mondini畸形,鼓阶间隔发育不全。此外大前庭导水管综合症也是常见的导致感音神经性耳聋的先天性内耳畸形。
感音神经性耳聋中的先天性耳聋还可以包括非遗传性和遗传性。妊娠期受病毒感染、服用耳毒性药物引起或分娩时受伤导致的耳聋为非遗传性耳聋。非遗传性包括孕期应用耳毒性药物、孕期病毒感染、梅毒、细菌感染,新生儿缺氧、产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此外非遗传性还包括噪声接触、分娩时头部外伤、放射线照射等。遗传性耳聋为遗传基因发生改变而引起的,非遗传性和遗传性耳聋二者的发病率各占50%,70%的遗传性耳聋患者除耳聋外不伴有其他症状,这类耳聋为非综合征性耳聋。遗传性耳聋包括常染色体阴性、常染色体显性、X-连锁、Y-连锁、线粒体(母系)遗传等。
目前,已知有很多基因都与非综合征性耳聋有关,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基因存在突变,或一个基因中的不同位点存在突变,都会引起耳聋。但在不同种族,甚至同一种族不同地区的人群中,耳聋基因及其突变位点不尽相同。我国的相关研究显示GJB2、SLC26A4、线粒体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是导致中国大部分遗传性耳聋发生的三个最为常见的基因,对这少数几个基因进行遗传学检测可以明确耳聋人群中40%的遗传学病因,结合家族史分析和查体可以诊断95%以上的遗传性耳聋。耳聋基因的筛查和检测为先天性感音神经性耳聋的预防,减少其发病率提供了可能性。
后天性感音神经性聋
(1)传染病源性聋:各种急性传染病、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脑膜炎、麻疹、猩红热、流行性感冒、耳带状疱疹、伤寒等均可损伤内耳而引起轻重不同的感音神经性聋。
(2)药物中毒性聋:多见于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粘菌素、双氢链霉素、新霉素等,其他药物如奎宁、水杨酸、顺氯氨铂等都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耳药物中毒与机体的易感性有密切关系。药物中毒性聋为双侧性,多伴有耳鸣,前庭功能也可损害。中耳长期滴用此类药物亦可通过蜗窗膜渗入内耳,应予注意。
(3)老年性聋:多因血管硬化、骨质增生,使供血不足,发生退行病变,导致听力减退。
(4)外伤性聋:颅脑外伤及颞骨骨折损伤内耳结构,导致内耳出血,或因强烈震荡引起内耳损伤,均可导致感音神经性聋,有时伴耳鸣、眩晕。轻者可以恢复。耳部手术误伤内耳结构也可导致耳聋。
(5)突发性聋:是一种突然发生而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目前多认为急性内耳微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是引起本病的常见原因。
(6)爆震性聋:系由于突然发生的强大压力波和强脉冲噪声引起的听器急性损伤。鼓膜和耳蜗是听器最易受损伤的部位。当人员暴露于90dB(A)以上噪声,即可发生耳蜗损伤,若强度超过120dB以上,则可引起永久性聋。
(7)噪声性聋:是由于长期遭受85dB(A)以上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聋。主要表现为耳鸣、耳聋,纯音测听表现为4000Hz谷形切迹或高频衰减型。
(8)听神经病:听神经病是一种临床表现较为特殊的疾病,主要的听力学特征包括听性脑干反应缺失或严重异常,耳声发射正常,镫骨肌反射消失或阈值升高,纯音听力图多以低频听阈损失为主。患者的主要主诉是言语分辨率差而无法与人正常交流。听神经病与一般的感音神经性聋的显著差异,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对于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疾病的转归仍不明确。国内外许多学者根据其主要病损部位提出了不同命名,如“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听觉同步不良”、“Ⅰ型传入神经元病”等,而Starr等则将主诉听力下降、言语识别率差、纯音测听以低频为主的、轻到中度的感音神经性聋、言语识别能力与纯音听力不成比例地严重下降、听性脑干反应(ABR)缺失或阈值明显高于纯音听阈、耳声发射(OAE)正常、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的一组症候群命名为听神经病,目前多为临床医师所采用。
(9)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
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自身免疫障碍致使内耳组织受损而引起的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这种听力损失可是进行性和波动性,可累及单耳或双耳,如为双耳其听力损失大多不对称。临床上自身免疫性感音神经性聋病人听力图可有多种,如低频型、高频型、平坦型及钟型等,但是以低频型为最多。可能与内耳的这种免疫反应性损伤最先于蜗尖、耳蜗中部开始有关系,表现典型蜗性聋特征,这也是临床听力学一特点。
(10)梅尼埃病(Ménière disease)
梅尼埃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其病程多变,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和耳鸣为其主要症状。文献报道梅尼埃病发病率差异较大,约为7.5/10 万~157/10万。多发于青壮年,发病高峰为40~60岁。男女发病率约1~1.3:1。一般单耳发病,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双耳受累。1861年法国学者Ménière通过尸体解剖首先发现迷路疾病可导致眩晕、耳鸣和听力减退,但Ménière报道的病例实际上是死于白血病内耳出血,而非现在所称的膜迷路积水。梅尼埃病的病因不明,可能与先天性内耳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病毒感染、变应性、内分泌紊乱、盐和水代谢失调等有关。目前普遍认为内淋巴回流受阻或吸收障碍是主要的致病原因,如内淋巴管狭窄或堵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致内耳小血管痉挛,导致迷路微循环障碍,组织缺氧,内淋巴生化特性改变,渗透压增加而引起膜迷路积水。本病的病理变化为膜迷路积水,主要累及蜗管及球囊。压迫刺激耳蜗产生耳鸣、耳聋等耳蜗症状,压迫刺激前庭终末器而产生眩晕等前庭症状。
典型症状是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耳聋、耳鸣及耳闷胀感。
眩晕(vertigo):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眩晕,呈旋转性,即感到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头稍动即觉眩晕加重。同时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数小时或数天后眩晕减轻而渐消失。间歇期可数周、数月或数年,一般在间歇期内症状完全消失。
耳鸣(tinnitus):绝大多数病例在眩晕前已有耳鸣,但往往未被注意。耳鸣多为低频音,轻重不一。一般在眩晕发作时耳鸣加剧。
耳聋(deafness):早期常不自觉,一般在发作期可感听力减退,多为一侧性。病人虽有耳聋但对高频音又觉刺耳,甚至听到巨大声音即感十分刺耳,此现象称重振。在间歇期内听力常恢复,但当再次发作听力又下降,即出现一种特有的听力波动现象。晚期,听力可呈感音神经性聋。
其他:眩晕发作时或有患侧耳胀满感或头部沉重、压迫感。
混合性聋(mixed deafness)的病因
传音和感音结构同时有病变存在。如长期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晚期等。
中枢性聋(central deafness)的病因
中枢性耳聋的病变位于脑干与大脑,累及蜗神经核及其中枢传导通路、听觉皮质中枢时导致中枢性耳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1)脑干性中枢性耳聋:累及耳蜗神经核产生一侧性的耳聋,程度轻;如果累及一侧耳蜗神经核与对侧的交叉纤维则产生双侧性耳聋,以部分性感音性耳聋多见,常见于脑桥、延髓病变。(2)皮质性耳聋:皮质性耳聋对于声音的辨距、性质难以辨别,有时虽然一般听觉不受损害但对于语言的审美能力降低。由于一侧耳蜗神经核纤维投射到双侧的听觉皮质,一侧听觉皮质受损或传导通路的一侧受损产生一侧或双侧听力减退。
耳聋应该如何预防?
为了预防耳聋,应该注意下述几个方面:
1.重视先天性耳聋的预防,加强遗传学研究,采取优生学措施;
2.加强妊娠期妇女的保健工作,避免病毒感染,梅毒感染,防止滥用耳毒性抗生素;
3.控制和治疗可能致聋的各种传染病,如流脑,麻疹,腮腺炎,伤寒,猩红热,疟疾等;
4.积极治疗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可能致聋的后天性耳病;
5.对聋童的外耳道畸形及中耳畸形早期施行手术治疗,增进听力,提供模仿与学习语言的必要听力;
6.有计划地开展幼儿和学龄前儿童的听力检查,早期发现听力缺陷;
7.对缺碘地区提供大量含碘食物,如食碘盐,以纠正甲状腺功能低下。
传导性聋气导损失不超过60分贝,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硬化症等传导性聋一般不能致聋哑,但是在传导性聋的基础若再有药物中毒,暴震等因素叠加起来,则比较容易造成严重耳聋,从而使聋童致哑,所以,预防上述疾病和早期治疗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