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病名系指圆翳外障,掩盖瞳神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也即圆翳外障。详见该条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
病名系指圆翳外障,掩盖瞳神的病证。见《证治准绳·杂病》。也即圆翳外障。详见该条
圆翳内障
圆翳内障是指晶珠混浊,视力缓降,渐至失明的慢性眼病。因最终在瞳神之中出现圆形银白色或棕褐色的翳障,故《秘传眼科龙木论》称之为圆翳内障。多见于老年人。
圆翳内障常两眼发病,但有先后发生或轻重程度不同之别。历代眼科文献所载与本病类同者计十余种之多,如浮翳、沉翳、滑翳、枣花翳、黄心白翳、如银内障等。其名虽异,实则均为晶珠混浊,只是病变之阶段、程度、部位、颜色有所差别而已。本病翳定障老时,经手术治疗可以恢复一定视力。相当于西医学之老年性白内障。
圆翳内障主要是指因高龄体弱,精气日衰,目失涵养所致晶珠混浊, 视力渐降,最终瞳神内呈圆形银白色或棕色的翳障,导致失明的眼病。相当于西医学的老年性白内障,也包括各种原因继发的(胎患内障、震惊内障除外)晶珠完全混浊的白内障,是首位致盲,但可手术复明的眼病
圆翳内障又名圆翳。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指黄精(晶状体)混浊病变。相当于今之白内障。历代医籍因其病因、形、色,以及程度不同而有许多名称,如:胎毒内障、枣花内障、如金内障、如银障、圆翳内障等。其症状表现为:初患之时,眼前多见蝇飞花发,垂嬉,薄烟轻雾,渐渐加重,不痛不痒,渐渐失明。外观未见异常,不辨人物,惟睹三光。透见瞳内,黄精呈不同形色之混浊,色白或微黄,或粉青,状如星、如枣花、如半月、如剑脊、如水银之走、如膏脂之液、如油之滴水中、如冰之冻杯内。可一眼先患,亦有双眼同病。
症状
圆翳内障以瞳神内出现圆形翳障,视力渐降,终致失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眼病。多见于老年人。相当于西医的白内障。圆翳内障多因年高体衰,肝肾亏损,阴虚火旺;或脾胃虚衰,失于运化,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或七情内伤,肝经郁热,感受风热邪气,上攻于目;或头部、眼部遭受剧烈震击等引起。常见证型有:
①肝肾阴虚型圆翳内障。证见视觉昏蒙,眼见黑花撩乱,白睛、黑睛如常,视力目见减退,最终瞳神呈乳白或棕黄色,伴有头晕耳鸣,腰足酸痛,五心热,舌红,脉细数。治宜补肝肾,益精血,方用明目地黄丸等。
②脾胃虚衰型圆翳内障。证见视觉昏蒙,眼睫无力,白睛、瞳神如常,眼见黑花,久视则酸涩不舒。视力逐渐减退,神疲纳差,面色萎黄,消瘦,便溏,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气扶脾,方用益气聪明汤等。
③肝经风热型圆翳内障。证见视觉昏蒙,头痛目涩微胀,眵泪相混,视力渐降,口苦咽干,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平肝泄热,方用羚羊角饮子等。若内障成熟,可采用针拨法手术治疗。
病因
该病或由先天不足而胎患所致;或因肝经风热及阴虚湿热,上攻于目而成;亦可肝肾阴虚、目失濡养日久而患。其治疗:肝经风热者宜平肝清热兼以疏风,方选防风散、石决明散加减;阴虚湿热者可养阴、清热、除湿,方选甘露饮加减;肝肾阴虚者,宜滋养肝肾,方选杞菊地黄丸或石斛夜光丸等加减。若以针刺疗之,可选睛明、攒竹、合谷、足三里等穴。若翳定障老而光感色觉正常,可手术治疗。
病机
多睱年老体衰,肝肾两亏,精血不足,或脾虚失运,精气不能上荣于目所致。此外,肝经郁热或阴虚挟湿热上攻,也能引起本病。
临床表现
圆翳内障初起,眼无红肿疼痛,仅自觉视物微昏,或眼前有位置固定之点状、条状或圆盘状阴影;或视近尚清,视远昏朦;或明处视昏,暗处视清;或明处视清,暗处视昏;或视灯光、明月如有数个。昏朦日进,则渐至不辨人物,只见手动,甚至仅存光感。
检视瞳神,圆整无缺,展缩自如。初起,若晶珠混浊出现于边缘,状如枣花、锯齿,视力多无明显影响。继则晶珠灰白肿胀,如油脂浮于水面,电筒侧照,可见黄仁之阴影呈新月形投射于晶珠表面。最终晶珠全混,色白圆整,电筒侧照,黄仁阴影消失。此时翳定障老,正宜手术治疗。否则,日久晶珠缩小,翳如冰棱而下沉。若晶珠混浊从核心开始,渐向周围扩散,其色多为棕黄、棕红或黑色。
诊断依据
一、年龄在50岁以上,视力渐降。
二、眼不红不痛,瞳神展缩如常。
三、晶珠不同形态、程度的混浊,甚至晶珠全混;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展缓慢。
(一)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分为四期
1.初发期:周边部可见楔状混浊,逐渐向中央发展。
2.膨胀期:晶珠混浊加重,胀满,前房变浅。
3.成熟期:晶珠全部混浊,黄仁投影阴性,前房恢复正常。
4.过熟期:晶珠皮质混浊呈液化状乳白色,核下沉,前房加深。
(二)老年性核性白内障混浊从核开始,呈棕色混浊,向周围发展,早期即明显影响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