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历史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
历史
1796年,史上第一剂疫苗,本质为牛痘疫苗,用以对抗天花
1879年,首支抗霍乱疫苗
1881年,首支抗炭疽疫苗
1882年,首支抗狂犬病疫苗
1890年,首支抗破伤风、白喉疫苗
1896年,首支抗伤寒热疫苗(typhoid fever)
1897年,首支抗鼠疫疫苗
1921年,首支抗结核病疫苗(卡介苗)
1926年,首支抗百日咳疫苗
1927年,首支抗结核疫苗
1932年,首支抗黄热病疫苗
1937年,首支抗伤寒(typhus)疫苗
1945年,首支抗流行性感冒疫苗
195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疫苗
1954年,首支抗日本脑炎疫苗
1957年,首支抗腺病毒疫苗
1962年,首支抗小儿麻痹口服疫苗
1964年,首支抗德国麻疹疫苗(Rubella)
1967年,首支抗腮腺炎疫苗(Mumps)
1970年,首支抗玫瑰疹疫苗(roséole)
1974年,首支抗水痘疫苗
1977年,首支抗肺炎疫苗(肺炎双球菌)
1978年,首支抗脑膜炎疫苗(脑膜炎双球菌)
1981年,首支抗乙型肝炎疫苗
1985年,首支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992年,首支抗甲型肝炎疫苗
1998年,首支抗莱姆病、轮状病毒疫苗
2006年,首支抗子宫颈癌(乳突病毒)疫苗
2009年4月23日,中国宣布成功研发出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种类
预防接种用的生物制品包括疫苗、菌苗和类毒素。其中,由细菌制成的为菌苗;由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制成的为疫苗,有时也统称为疫苗。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 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
2.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3.亚单位疫苗(组分疫苗)
除去病原体中无保护免疫作用甚至有害的成分,保留其有效的免疫原成分后,制成的疫苗。可用化学试剂裂解流感病毒,提出其血凝素、神经氨酸酶制成;用脑膜炎球菌夹膜多糖等制成亚单位疫苗。
4.基因重组疫苗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成,如把编码HBSAg基因插入酵母菌基因组,制成基因重组乙肝疫苗。基因重组方法还可制成更多种类、更价廉、更安全有效的疫苗或多价疫苗。
5.DNA疫苗
DNA疫苗是将病原或肿瘤整个或部分蛋白抗原的基因克隆在真核表达载体上,直接注入体内,使其抗原在体内表达后激发机体产生免疫反应。其制作方法简单,安全,有效。从1992出现到现在,已经有两种DNA疫苗上市。
6.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被动免疫制剂
1.抗毒素
2.抗菌血清和抗病毒血清
3.丙种球蛋白
4.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5.免疫核糖核酸
6.转移因子
7.胸腺素
8.干扰素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接种时间
为提供最佳的保护,儿童在其免疫系统成长至能对部份疫苗产生反应,便应接受疫苗。一般来说,儿童需接受加强剂以达至对产生疾病全面抵抗力。因此产生了繁复的疫苗接种时间表。 在美国,预防接种咨询委员会负责向美国疾病控制及预防中心建议接种时间表的增加。该委员会建议所有儿童应接受甲型肝炎、乙型肝炎、小儿麻痹症、腮腺炎、痳疹、德国麻疹、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乙型流感、水痘、轮状病毒、流行性感冒、脑膜炎球菌病及肺炎的疫苗.建议中的大量疫苗及加强剂(至两岁需接受二十四次注射)引起能否接种全部疫苗的问题。为解决完成所有接种率下跌的问题,当局设立了不同的通知系统。市场上亦提供了不同的结合疫苗(例如:Prevnar及[[ProQuad]),以单次接种提供对多种疾病的抵抗力。
接种特定的疫苗可能成为入读不同年级的条件。此举只为减低可能透过学校传染的疾病的数目,而并非某年岁儿童适合接种的疫苗清单。因此为避免疾病暴发时可能引致的影响,学校可能需要儿童接种具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的疫苗,例如:乙型流感及水痘。而若病原体只能存在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当中;亦不会透过课室一般社交活动传染,例如:乙型肝炎,学校要求学生接种此类疾病的疫苗的机会便较低。 在美国的个别州份,政府会按家长提出的宗教、道德或者医疗原因,来设定强制接种的各种豁免。
除建议婴儿接种加强剂外,专家建议某些特定的疫苗亦应定时重复接种 -- 通常为痳疹、破伤风、流行性感冒和肺炎。孕妇对德国麻疹的持续抵抗经常被筛选。 2006年,带状疱疹的疫苗面世。带状疱疹是由水痘病毒造成的疾病,通常影响年长的人。 而长者的疫苗主要因为肺炎和流行性感冒,因其对长者的影响较大。
中国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包括两个程序:一个是全程足量的基础免疫,即在1周岁内完成的初次接种;二是以后的加强免疫,即根据疫苗的免疫持久性及人群的免疫水平和疾病流行情况适时地进行复种。
争议
疫苗被广泛认定为能减少许多疾病的流行和影响。各国和国际 公共卫生组织视 接种为他们对抗拒疾病的战略重点。保健组织和医生 的共识是透过大型接种活动来达至个人及群体免疫力是铲除或控制致命疾病的一个根本和有效的组分。
当压倒多数的医学界支持接种作为防止感染病症的传播和减少其影响的一个有效和安全手段时,和多数公共卫生提倡者认为强制接种计划对公众利多于弊时,反接种人士认为在缺乏有关疫苗的不利影响的研究下,疫苗的效力及其安全性成疑。
医护人员继续研究为一系列的疾病发展新疫苗及已经在广泛使用的疫苗的效力和安全。
自最初的接种活动:存在以来,已有很多反对接种提出不同的批评。
部份疫苗,包括给予年幼儿童的,含有一种会被身体代谢为乙基汞的抗菌剂thimerosal。
潜在的副作用
疫苗针的典型成份有:水银、铝、甲醛、酚、抗生素、乙二醇、灭活病菌/病毒。 这些注射到血液里,却会永久地留在身体组织内,持续使脑部的免疫系统持续处于紧张状态、释放游离基,有可能破坏脑组织,造成语言障碍、行为异常、思维障碍、性情变化。同时,脑袋以外的正常免疫功能下降等。
由2006年六月至2007年七月,已有超过3,461宗打了防子宫颈癌疫苗Gardasil后的不良副反应Adverse Report,其中 8个死亡,31个深切治疗,1,385个需急症处理,451个有长期后遗症,51个残废。(The Great HPV Vaccine Hoax Exposed.)
美国疫苗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 Adverse Event Report System.)在1991年1月到8月期间,共接获3,447宗DPT的副作用。脑神经学会周年大会上一位专家威廉•托切指出:“大部分猝死的婴儿都打过预防针,DPT ( 白喉、破伤风、百日咳混合针 ) 可能是最主要的原因,他还说大家应该在这时候检讨一下是否继续再打预防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指出,美国每年有1,000个婴儿因打了DPT直接原因而猝死。
1980年开始,研究人员发现当初用作制造疫苗的非洲猴子中有50%都感染了‘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 ’,SIV的基因跟导致AIDS的病毒HIV有50%的相同。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的专家Robert Gallo认为导致爱滋病的HIV可能是SIV的变种病毒,而Harvard Medical School的教授Ronald Desrosier都认同从猴子的组织中所制造的疫苗是个计时炸弹。而当年凡是推行过大规模打小儿麻痹症疫苗的非洲地区,全都变成爆发爱滋病浪潮。
服小儿麻痹疫苗Oral Polio Vaccine含有SV40 virus,超过60份科学研究中发现脑癌、骨癌和肺癌的病患者中含有SV-40病毒。(SV40Cancer.com.)
自闭症研究所Bernard Rimland博士估计这五十年来,美国自闭症增加了10?15倍,儿童免疫针注射是主要原因之一。
2004年和2005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合作实验发现成人和青少年族群中腮腺炎发生率(incidence)的提高。
2001年加州一机构主席Jock Doubleday设立一笔二万美元无限期的奖金,赏予第一位负责儿童疫苗注射的行政西医或疫苗厂的总裁,于公众面前喝下政府所建议一岁儿童份量所接受疫苗内所含的添加剂,但不包括任何生或死的病毒或细菌,并责任自负。一名德国脊医知道这消息后,竟额外加上自己私人价值二十万美元的S-Series 600 Mercedes ( Brabus E V12 ) 连送至美国的运费,现在至今仍然无人问津。
效力的质疑
药厂常提出因为疫苗令多种疾病的死亡人数巨幅减少,但反接种人士认为疫苗都是在该传染病大规模流行多年之后才制造出来的,当该疫苗制造出来的时候,该流行病已经消失了95%(参考下图),因为许多流行病的发作是周期性的,和疫苗毫无关系。控制疾病的最好方法是自身的健康、环境卫生和营养等。因此,很多流行病的消失,是由于该地区的环境卫生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和疫苗没有关系。
1995年The Lancet报告指出,综合全球各地的研究所得,卡介苗的免疫功效约由0?80%不等,视乎环境、营养、遗传等因素而定。就像非洲马拉维83,000多人接受卡介苗后,竟然全部都没有抵抗肺结核免疫能力。
1850年英格兰全民打免疫针,18年后的1870年,全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天花疫潮,三年内死了四万四千人,比上一次爆发期间还增加了两倍。于1871年,莱斯特镇决定不打针,但实施卫生及检疫的改革。到了1892年,天花疫潮再爆发,该镇死亡率只有十万份之一,但实行全民打针的澳灵顿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是莱斯特镇的六倍和十一倍。
美国洛杉矶的各种传染病在打免疫针运动推行前(1954年4月3日 一星期内)及推行后(1954年7月10日 一星期内)的发病个案总数。
水痘 - 推行前:6684人, 推行后:13515人
麻疹及德国麻疹 - 推行前:4056人, 推行后:13912人
流行性腮腺 - 推行前:2182, 推行后:5165人
腥红热 - 推行前:1256, 推行后:2295人
梅毒 - 推行前:828, 推行后:1631人
纽约市洛克波特区的公众疫苗注射总监J.W.霍奇,推行免疫针运动后,引致大量打针染病及死亡报告,非常内疚,于是写了‘疫苗的迷信’,当中表明没有半点科学证据可支持免疫针的保障功效、反而疫苗传播了许多的传染病、数以百万计的人因打免疫针死亡、身体健康便可预防疾病等。
保存方式
为延长疫苗有效期限,并减少制作和储存成本,过去一度大量使用乙基汞(ethylmercury)做为局部抗菌剂(thimerosal)。但由于许多儿童因使用相关疫苗,导致神经发育异常及心脏疾病,因此除了少数的流行性感冒疫苗,局部抗菌剂在美国、丹麦等多个国家中逐步淘汰,但可能用于制造过程。许多父母希望疫苗的制作可以避免使用此类化学药剂,而有越来越多的疫苗储存,已被要求完全避免或微量使用该抗菌剂,但美国布什政权已于21世纪初推动取消部分相关限制,并将药厂可用水银量提高以利疫苗的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