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活血理气药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机,解郁降气调整赃腑
活血理气药活血药。是指以通畅血脉,促进血行,调整脏腑功能,以及治疗瘀血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善于走散,具有行血、散瘀、通经、利痹、消肿、定痛等作用。理气药,是指以疏畅气机,解郁降气调整赃腑功能,以及治疗气滞、气逆证候为主要作用的一类药物;此类药物大多气香性温,善于行散或泄降,但易于耗气伤阴,故气虚及阴亏者不宜食用。
①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根,内含大量三七皂甙,约12种以上皂甙的混合物,有些与人参中的皂甙类似,试验证明:三七粉或浸液能缩短动物的血凝时间,对内脏如肝、脾等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各种出血性病1症的咯血、血尿、眼出血,使用三七治疗均能获得明显疗效,此外,三七还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血压,减少肌耗氧量,提高动物缺氧的耐受能力,因而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中医认为,其性温,味甘、微苦,功能散瘀止血,适用于跌仆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等;三七熟品尚有补血和血之功,用于失血和贫血。用量:常作为粉末用温开水送服或随汤药冲服;每次0.5-3克,1日2次。
②川芎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含挥发油、生物碱、酚性物质、内酯类、有机酸等;有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能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抗血拴形成,并对已形成的凝聚块有解聚作用;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和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还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有镇痛、镇静和降压作用,有抗维生素E缺无的作用,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适用于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风湿身痛、关节痛,瘀血所致的各种病症,如冠心病脉管炎、高血压。用量:1.5-9克;但阴虚火旺症不宜用。
③丹参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根,含菲醌类成分:丹参酮,异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能改善微循环,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能扩张冠状动脉,曾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并能减缓心率;能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有抗凝血作用,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一切急慢性病,只要有瘀血或血流不畅征象者都可运用。中医认为,其性微寒,味苦,功能活瘀血,生新血,凉血,安神,适用于心绞痛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血崩带下、症癜、结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痛等症。用量:一般9-30克,但月经过多及咳血、尿血者,慎用。
④红花 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含二氢黄酮类成分:红花甙,红花醌甙以及新红花甙,另外,还含红花油,木聚糖类等。红花制剂有增加冠状动脉及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有降低血压,抗凝血及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有使心脏迅速恢复正常跳动且不易发生纤颤的伏点,并有显著的抗缺氧作用;对子宫1平滑肌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的节律性明显增加。中医认为,其性温,味辛、功能活血通经、祛瘀止痛,适用于闭经、痛经,恶露不行、腹部肿块、跌扑损伤等症。用量:一般2—9克;但无瘀血者及孕妇忌用。
⑤益母草 益母草为唇形科植物益母草的全草,含益母草碱植物甾醇以及多量氯化钾等;益母草有明显的兴奋肠管及子宫平滑肌的作用;有降低血压和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减慢心率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临床上证明,益母草煎剂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子宫出血,子宫复归不全,月经过多等均有显著疗效。中医认为,其性凉、味辛,苦,功能调经活血,祛瘀生新,利尿消肿,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恶露不尽、急性肾炎水肿。用量一般为6克—9克。
⑥香附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的根茎,内含挥发油,酚性物质,葡萄糖,果糖,淀粉等,能抑制子宫平滑肌收缩,并能缓和其肌张度;水煎剂有降低肠管紧张性和拮抗乙酰胆碱的作用;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有镇痛作用。中医认为,其性平、味辛、甘,功能疏肝理气,调经止痛,适用于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胁脘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肝郁积食等症。用量:6—1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