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概述】 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是一种地方病,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在东北发现此病,后来又在西北地区发现。在西北地区,又称柳拐子病。发病大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疫区。本病大都发生在
【概述】
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是一种地方病,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最早在东北发现此病,后来又在西北地区发现。在西北地区,又称柳拐子病。发病大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疫区。本病大都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多见。在幼年时离开疫区,很少发病,在12岁以后离开疫区,也可得病,但发病较迟。
【治疗措施】
大骨节病无法根治,亦不能抑制病变发展。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疼痛。有明显关节畸形者可用手术治疗。因游离体引起交锁和疼痛的,可摘除游离体。因骨唇过多过大而影响关节活动者,可将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有关节内翻、外翻者,可作截骨术。因多系双侧性或多发性病变,不宜作关节融合术。
【病因学】
大关节病的病因至今未明。曾怀疑为口慢性中毒所致,但未能证实。大多数人认为可能与谷物中的致病霉菌有关。动物实验发现:凡用带有致病霉菌的谷物饲养的动物,其骨骼中所出现的病理改变与大关节病很相似。致病霉菌可能为留镰刀菌,但未能完全证实。
【病理改变】
主要的病理变化为骨骺早期骨化。可以分成三期:①骨骺板提前骨化:使骨骺板失去了正常的形态,凹凸不平。骨骺板的骨化可以不一致,使骨骺板厚度不一;骨化的速度也不一致,使关节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骨骺板的骨干侧的骨皮质呈锐角。②骨骺与干骺端早融合。骨骺中心软骨提前骨化,并向外围扩展。有时中心软骨破裂,干骺端成条状凹陷,最后完全融合。③骨骺与骨骺板过早消失,骨骼停止生长,骨端变得粗大,扭曲。
【临床表现】
若在少年时期发病,由于骨骺板提前骨化,使发育出现障碍,表现为侏儒型。患者体型矮小,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两下肢往往出现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龄愈轻,畸形愈重。
如果在青春后期发病,则畸形不明显。主要表现为骨关节炎症状,关节肿胀,有少量积液,活动时有磨擦感,并时有交锁症状,有时还可检查到关节内有游离体。成人下肢发病多,因踝、膝肿胀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X线片表现非常类似骨关节炎,以踝关节病变最为严重。早期可见关节间隙增宽,严重不整齐,关节内有游离体。接着关节面的皮质骨密度增加,间隙趋向狭窄。关节的边缘出现明显的骨唇。常有软骨下囊性变。往往距骨体被压扁,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