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菁菁 通讯员 简文杨
有睡眠监测、计步器、卡路里消耗计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环,近年来成为注重健康人士的“标配”。不少白领更是将智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谢菁菁 通讯员 简文杨
有睡眠监测、计步器、卡路里消耗计算等功能的智能手环,近年来成为注重健康人士的“标配”。不少白领更是将智能手环的监测数据作为衡量自身是否健康的标准。然而专家指出,智能手环目前还未能扮演“私人医生”的角色,检测数据也并未得到医学上的认可,尤其是睡眠监测数据,过度追求深度睡眠反而可能影响睡眠质量。
健康追踪不等于“健康管家”
如果你的身边有正在减肥又或是喜欢健身的朋友,他们的手上应该少不了智能手环。住在珠江新城的白领张小姐告诉记者,智能手环已经成为了自己的生活小秘书,“每天我会关注自己的运动量是否足够,摄入的卡路里是否超标,尤其是睡眠质量是否够好,只要健康数据良好,我就会觉得自己在过一种健康的生活。”张小姐称,智能手环已经受到很多朋友的关注,大家在使用手环时还能相互比较数据,看谁的生活更健康更酷。
点击进入下一页点击进入下一页
然而智能手环是否就真的能充当“健康管家”的角色呢?据了解,智能手环数据的准确性一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有资料显示,2014年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曾进行实验,评估8款热门智能手环产品的准确率,结果显示,误差最小的为9.3%,最大为23.5%。
广东省保健协会会长张咏表示,智能手环属保健类产品,其测量数据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可能完全准确,更不可能替代专业医疗器械。他说,智能手环进行健康数据的采集,并给对身体健康有要求的人一个可以监控自己身体的办法,但并不等于拥有了“私人医生”。
专家称手环睡眠数据不一定准确
睡眠检测是智能手环的主要功能之一,也受到了众多关注睡眠质量白领的青睐,然而检测出来的数据却有点叫人看不懂。媒体人李先生称,自己在使用智能手环检测睡眠数据时,自我感觉睡眠质量差不多的两天,手环给出的数据却大相径庭,其中一天的深度睡眠时间达到2个小时,而另一天的深度睡眠时间却只有30分钟。相差如此大的结果让人纳闷,是自己的感觉出了错还是手环的检测数据出了错呢?
其实目前已经有不少睡眠专家也在关注智能手环的睡眠检测数据,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睡眠呼吸障碍诊疗专科主任张湘民指出,智能手环检测的准确性值得怀疑。不少市面上的智能手环是通过感应使用者手部状态而推测其睡眠质量的。这种手环在佩戴时往往并不能紧贴手腕,不可能检测到血氧饱和度,而且芯片位置也不固定,也不可能准确捕捉到脉搏。当使用者身体活动时,手环默认其是浅睡眠,静止时则默认是深睡眠。基于这种原理的“睡眠检测”实际只能算是一种“睡眠推测”,并不具有科学性。
张湘民说:“每个人的睡眠习惯不相同,有的人睡觉动作本来就比较多,有可能已经熟睡但仍然翻来覆去,尤其是老人、小孩等,睡眠习惯更加不能根据一样的规律去判断。”
过度追求深度睡眠适得其反
如果连续出现深度睡眠时长时短的情况,许多人会开始怀疑自己的睡眠质量出现问题,专家认为,只要在睡醒后有轻松和愉悦感,一般没有必要专门检测和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
张湘民指出,医学上判断质量好的睡眠中,深睡眠应该占25%以上,这个阶段人体会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放松,心率也会变得相对缓慢和平稳。但是如果过度纠结深度睡眠的时间,也有可能得不偿失。在临床上就遇到一些患者,自认为睡眠质量不好,于是就刻意去记录自己的睡眠状况,不仅将几点睡觉、几点睡着、半夜几点醒来等一一记录,甚至还自己换算睡眠效率。没想到,这样一来,睡眠质量反而变得更差。
其实相对于深浅睡眠数据而言,血氧值的变化更应该关注。睡眠时血氧含量高则说明睡眠呼吸顺畅,血氧含量低则说明呼吸不畅,可能有睡眠呼吸障碍。一般来说,如果有入睡困难、易醒、睡不沉等现象都属于睡眠障碍,如果睡眠中有打鼾、呼吸暂停,憋气等现象则属于睡眠呼吸障碍。
张湘民建议在使用智能手环的时候,注意血氧量的检测数据,如果血氧量下降,应该及时到医院睡眠科室检查,否则长时间的睡眠呼吸障碍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病。
相关研究
智能手环相比专业睡眠仪“弱爆了”
科学家们使用多导睡眠图来判断人类睡眠的标准。如果以多导睡眠图来衡量的话,如今这些智能手环都弱爆了,而且很容易出错。在2011年,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样的对比,一边是多导睡眠图的标准,一边是智能手环。结果发现,智能手环(当时测试的是Fitbit)高估了用户睡眠,平均高估了67分钟。而作为孩子们来说,这个数据则相反,Fitbit 低估了孩子们的睡眠,平均低估了109分钟。
研究人员还认为,一旦这种设备被睡眠紊乱的病人使用,并且出现诊断误差,那便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比如,如果一个病人夜间睡觉时,呼吸停止了300次,这些要命的数据,并不会被手环等智能设备检测到,便可造成危险隐患。
知多D
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怎么办?
“大部分的睡眠障碍都是由于心理压力和不良作息习惯造成的。”“睡眠问题一般就三种,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针对这三类睡眠障碍,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如果容易失眠,不妨把床头的钟拿掉,用手机开个闹钟,只要没听见闹钟响就别看时间,让身体持续保持放松状态。”
除了失眠患者,现在还有不少年轻人得了“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的毛病。“这其实是一种睡眠实相延迟,因为长期熬夜,因此生物钟误以为机体需要调整作息班次,于是对入睡时间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建议,“治疗”这种病一定要“断后路”,不管晚上多晚才睡觉,早晨坚持准时起床,久而久之紊乱的生物钟也会“回归原位”。
明明睡足了八、九个小时,白天为什么还是觉得疲惫?专家说,这种情况就属于“睡不好”的问题,不妨在白天增加一些运动量,让身体带着疲惫感入睡,这样有助于体力和脑力的同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