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养生 > 中医偏方 > > 正文

小儿多动症治疗偏方 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2018-01-18 13:10:41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小儿多动症又被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或是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等。那么,这种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呢?赶紧来看看吧!  小儿多动症偏方  远志、

  小儿多动症又被称为脑功能轻微失调或是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症。一般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等等。那么,这种症状应该如何治疗呢?治疗的偏方又有什么呢?赶紧来看看吧!

  小儿多动症偏方

  远志、石菖蒲、龟板、茯苓、龙骨、益智仁、淮山药、莲子各适量。以上药制成糖浆或胶囊,每次10-15毫升或3粒,日服2-3次,7日为1疗程。治小儿多动症。

  石菖蒲、栀子、半夏、白附子各10克,牛黄清心丸1粒,冲服。煎服法同上,日1剂。治小儿多动症。

  酸枣仁30克,郁金、柴胡各10克,甘草5克。煎服法同上,日1剂。治小儿多动症。

  鹿角粉冲20克,熟地20克,生龙骨30克,炙龟板15克,石菖蒲9克,远志3克,枸杞子9克,益智仁6克,丹参15克,捣砂仁4.5克。水煎服。滋阴潜阳,涤痰开窍,活血化瘀,治精血不足,阴阳失调,动作过多,不协调。

  百合60克,红枣4枚,鸡蛋2个。将百合、红枣加水400毫升,大火烧开,打人鸡蛋,煮至熟,下白糖,调匀。分2次服。治疗小儿多动症。

红枣4枚,鸡蛋2个

  咖啡适量。按普通浓度冲好1杯咖啡。适当加糖或奶。给患儿饮用,每日2-3次。治疗小儿多动症。

  白术10g、云苓12g、大枣12g、龙骨12g、牡蛎12g、生地12g、白芍12g、地骨皮t2g、鸡内金8g、甘草6g、胡黄连4g、浮小麦30g、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共6剂。后上方加太子参、炙龟版各12z,5剂量研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10粒,日3次,2个月为1疗程。

  党参熟地五味子杏仁远志半夏枳实陈皮茯苓酸枣仁上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口服。适用于小儿多动易惊、胆小怕事、坐立不安、注意力不易集中,伴心悸健忘、睡眠不安、乏力、食欲不振。或性格怪僻,自言自语;或冒险冲动等。

  当归身15克、柏子仁10克、茯苓10克、浮小麦20克、生龙骨10克、黄连3克、甘草1.5克。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养心安神,益脾缓中。心脾不足型儿童多动症。症见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心神不定,多动不安,注意力分散,情绪不稳,语言冒失,兴趣多变,做事有头无尾,脉缓而涩。

  女贞子15克、枸杞子12克、白芍10克、生牡蛎(先煎)12克、珍珠母(先煎)10克、夜交藤12克。每日1剂,水煎3次服。治法滋补肝肾之阴,平肝潜阳。主治小儿多动症。加减阴血不足,面色萎黄,舌淡者熟地10克,阿胶(烊化)12克;脾虚气弱,纳少,便溏,乏力者加茯苓15克,白术6克;夜寐不安加炒枣仁15克。

  熟地、淮山药、山萸、丹皮、茯苓、泽泻、石菖蒲、远志、龙齿、知母、黄柏。用法:间断服药。先取3剂,煎汤分服。停5~10天,继服3剂。2~3个月为1疗程。

  熟地、龟板、知母、黄柏、龙齿、远志、菖蒲、山萸、山药、茯苓各适量。拱研肝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1丸,日服2—3次。治小儿多动症。

  小儿多动症治疗误区

  多动症不需要治疗

  多动症成年后自会消失,这是很多家长常见的认识错误。事实上,临床早已研究表明,多动症不会自然痊愈,45%至55%的多动症患儿成年后留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导致接受教育、就业、社交及婚恋等困难,甚至15%的患儿出现严重的精神疾病及反社会行为。

  西药治疗

  有些家长亲信不专业或只顾赚钱医生的话,采用西药治疗,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疗效,但孩子处于成长发育阶段,服用西药镇静的同时,会抑制或损伤正常脑神经细胞,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服用还会影响智力发展,甚至造成孩子心理异常,产生自杀倾向,复发率也很高。

  给孩子报名培训班

  有些家长看到网上、杂志或户外治疗多动症的培训、康复机构广告,就给孩子报名培训班,寄望于这些非医疗机构治好孩子的病。实际上,通过培训班的训练只能治疗好非常轻度的患儿。但是对于中、重度患儿,这些训练是不可能治好的,只能短暂时间缓解患儿的症状,一旦停止训练,患儿的病情又会复重,治标不治本。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有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偏方以及小儿多动症治疗误区的介绍,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以及相关的认识。所以,想要用这些偏方来进行治疗小儿多动症的话!还是请在询问医师的情况之下进行治疗和服用,效果会更好哦!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