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孔子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大成者,他还善养生,那么孔子都有哪些养生之道呢?历史上还有哪些名人养生值得我们借鉴呢?
寝居宜逸 舒适悦身
居不容,寝不言,寝不尸,顺应生理规律,给身体一个自由自在的空间。
公元前492年,孔子60岁日寸,鲁哀公见他身体依旧强健,很是羡慕,当面向他求教长寿秘诀,孔子回答道: “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辽度者,疾共杀之。”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凡生活没有规律、饮食上不加节制、不注意劳逸结合的人,时间久了就会积病而死。听得鲁裒公频频点头。
这份顺应自然之道的理念一直深深根植于孔子心中,即使在短暂的为官生涯中,他的日常起居生活也一直保持着简朴自然。他认为,居室需以舒适为好,无须讲究排场、奢华,在家时可以穿着随使一些,这样也能帮助身心放松。孔子在家经常是随便穿着一件宽松服饰,炎夏时穿的是葛布单衣,既透汗又凉快,在外穿的正式衣着在家里是绝不会穿的,反正也没别人看,不会失礼于人,睡觉时则是单独的一套睡衣,谓之“居不容”。
就寝前是绝不能说话的,因为睡眠时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如果胡思乱想,很容易思虑过度,造成失眠,或做恶梦,所以应“寝不言”。睡觉时的姿势也是有讲究的,如果长时间仰面朝天躺着像死人一般,这样对内脏运化活动和呼吸都有障碍,会造成不良后果。孔子睡觉时坚决执行右侧卧位,避免了心脏受压,呼吸时也能正常顺畅,他称之为“寝不尸”。
君子三戒阶段养生
人们应按不同时期的体质特点来养生,即年龄不同,生理,心理特点不一样,养生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清心寡欲的精神状态也是孔子最为欣赏的,为此提出了著名的“君于三戒”,即根据人的年龄与生理状况,将人的一生划分为三个阶段: “少之时、及其壮、及其老”。强调在不同的时期,要遵循不同的养生规律,后世儒家学者认为这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29岁以下、30—50岁。 50岁以上”。
第一戒是“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是说少年时,肾气日盛,虽然具备了生育能力,但生理结构尚处于发育期,血气未宁定,过早沉湎色欲之中,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与健康,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第二戒是“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毒斗“。这里所讲的“斗”指喜欢“斗气、斗勇、斗胜”者,壮年时期,血气方刚,身体发育完全,精力充沛,易怒好斗,应注意调节情绪,克服争强好胜的心理状态。
第三戒是“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在老年之时,血气衰落,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讲,自己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应尽的义务,晚年的生活不应再继续追求事业或金钱,而应注意顺应天道,安其大命,追求自己的身心健康。
这“三戒”,极为准确的抓住了不同年龄段人性中的弱点,分析了不同生理阶段血气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指出其既失品德、又伤身体的危害性,并为之注入了心性惨养的内涵,强调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防止血气失衡带来的不良影响,开创了后世养生领域“阶段养生”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