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们每个人都是读过三味书屋的,对它的作者鲁迅先生是非常的熟悉。这么一个文学界的巨人,他的养生观点是什么样的?大家一起来看看鲁迅的养生“三味”吧!
阿德勒的精神处方
世界著名的精神医学家亚弗烈德·阿德勒常对那些孤独者和忧郁症患者说:“只要你按照我这个处方去做,14天内你的孤独忧郁症一定可以痊愈。这个处方是——每天想想,怎样才能使别人快乐?让别人感到人世间的爱心力量。”
那就让我们共同分析一下这个处方的妙谛真理吧。
其一是,我们之所以抑郁苦恼,悲观沮丧,那是因为我们的“比较系统”陷入了一个误区。
即在物质、权力、名声,以外在的“成功标准”去比较,这样一比,可能这辈子也不算成功。
如果你实在要比,那就同那些暂时还不如我们的人去比,他们可能在才华、学识、人品各方面都超过我们,可在物质生活方面还不如你,你此时是否有一种满足感和成就感?你或许讥笑这是阿Q精神。可贾平凹先生说过:“不求人谓之富,不屈人谓之贵。”我以为,知足者富,自尊者贵。难道你能给富贵制定一个科学的客观标准吗?它只能是一种内在的自我满足感。
当你转向比较后,你就会顿时生出同情心、慈悲心、爱心。当你以善良的仁慈心去帮助别人时,你还会对自己的处境耿耿于怀吗?
你或许会说:“我自己还不富有,还不快乐。怎么去帮助别人?”古人云:“待己有余而助人,终无助人之时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余呢”只能在“当下”。有余,又分为精神上的和物质上的两种。给予和帮助别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关键就在于一个人的心态,是“利导思维”,还是“利弊思维”而已。如果你具有光明思维,那不但可以传递快乐,甚争还可以“制造快乐”。当你传递快乐或制造快乐时,你怎么会生气呢?你怎么能抑郁或忧虑?
其二是,戴尔·卡耐基曾说,再聪明的人也不能在同一时间内想两件事。
当你全然地向别人施以爱心时,你的内心是喜悦的、充实的。就像一个房间,“打开门窗后,光明进来了,黑暗就无处藏身了。当你每天都坚持去做关爱别人的事情时,你的心态、行为、人格就改变了。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新的“神经链”,形成新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