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听说过一个圣人——孔子。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大人物,在政治、文学等领域为我们后代留下了很多的思想精华。其实孔子留给我们的还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养生知识,只不过被我们忽略掉了而已。那么大家知道孔子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吗?孔
食不语,寝不言
孔子不仅对吃很讲究,而且还注意“吃相”和“吃的文明”。例如“食不语,寝不言”中的“食不语”是饮食卫生的好习惯,因为每当在吞咽食物时,呼吸动作是暂时停止的。如果在吃饭时大谈大笑,那么呼吸和吞咽食物必然会同时进行,这样一来,容易使食物误入气管或鼻腔内,因此会发生呛咳、喷嚏、流泪等现象。若是鱼刺、碎骨、豆粒之类一旦误入气管,则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所以常听老人说“小人吃饭不要讲话”,其原理即在于此。
由于孔子对饮食有良好的习惯和严格的要求。他虽然幼时家贫,后来发迹(升官),但能享有73岁高龄,这与当时(公元前五六世纪)人的平均寿命仅30岁左右相比,确为“高寿”了,孔子的“食经”成为他长寿的奥秘。
孔子的抗寒养生诀
除了“教育家、思想家”这些名号外,孔子还是一位养生专家。在战乱年代,孔子得享73岁高龄,这和他对抗寒冷的养生之道密切相关。
吃肉一天不超二两
《论语》中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思是席上的肉虽然多,但不能超过吃饭的量。由于蔬菜稀少,冬天的餐桌经常是肉类唱主角,但冬天人们的运动量明显减少,肉类最易在脏腑内积食积热,多吃反而会导致体力下降。建议成年人冬季一天吃肉最好不超过二两。
大冷天更要多吃姜
《论语》还把生姜的保健功效提到很高的位置,“不撤姜食,不多食”。其实在严寒的冬季,生姜的保健驱寒功效更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饭前或者饭后半小时喝杯姜红茶。
煮食可以精细一些
《论语》中孔子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冬天适当把蔬菜或肉类的烹饪过程做“精细”,更有利于肠胃吸收。
孔子的音乐养生法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养生大师。他的“音乐养生法”,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孔子有很高的的音乐素养
《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这一方面说明韶乐美妙,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追求高雅的音乐境界。不仅如此,孔子还亲自参加音乐教材的编写,他亲手编订了《乐经》,还经常和当时的音乐大师们探讨乐理。编订教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一次洗礼和净化的过程。
孔子对音乐的养生功效十分推崇
《论语·述而》就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见解:“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每当听到别人唱幽雅的歌曲时,孔子必定请人再唱一遍,自己跟着学。如其弟子们所说:“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天天如也。”孔子认为高雅的音乐能陶冶人的情操,激励人的高尚情趣,并使人心悦神和,有益于身心健康。
正是因为孔子认识到音乐的养生功能,使得他成为一名音乐发烧友。
据《论语》记载,孔子除了遇到丧事不唱歌之外,他几乎天天曲不离口。周游列国时,孔子被困在陈蔡,随从的弟子许多都病倒了,唯独孔子每天依旧弹琴唱歌。子路生气地责问老师:“这种情况下,先生还有心思唱歌,这样做对吗?”孔子没有回答,等唱完一曲,他才说:“我告诉你,音乐的陶冶可以让君子不倨傲,可以让一般人忘掉恐惧。你们是我最亲近的弟子,难道还不了解我吗?”子路听了孔子的话,豁然开朗,高兴地和孔子一起弹起琴来。
孔子在古琴方面的造诣很高
他自己作曲,并把个人情感付诸琴韵之中。他在弹琴时“神情庄重,四体通泰,目光远大,壮志凌云”,足见弹琴对孔子的身心调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孔子还把琴艺传授给自己的弟子,在他的三千弟子中,通晓音乐的有七十二人。正是注重了在音乐方面的修养,塑造了孔子强健的体魄,才使得他能在那战乱年代,有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拼搏,并且最终成为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代伟人。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对儒家圣人孔子的养生之道的详细介绍,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对于孔子是如何进行养生的都应该有了大概的了解了吧?从孔子的养生方法中我们可以知道,养生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养生了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也就是在养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