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相信大多数人对于国学大师季羡林都是有所了解的,季老让人敬佩的地方出了他的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他的养生知道也是非常值得我们推崇的。季老在养生方法强调三不养生法。那么究竟是哪三不呢?季老的养生秘诀都有哪些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详细探究一下吧!季羡林
在季老住院前,北京晚报一名记者曾与他共进早餐和午餐。早餐是小米粥、花生米、腐乳,午餐有馒头、大葱、青菜,此外还有一杯茶。季老特别喜欢吃花生米,有记者问,您这么大了,又没有装假牙,怎么嚼得动?季老笑笑说,没问题。
季羡林的生活俭朴简单,即使身为知名教授,仍是一贯的布衣粗食。有一次,一位新入校的学生见他的穿着如工友,请他看管行李。第二天开会时,才发现他竟然是赫赫有名的系主任。
季老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看书。他藏书多达几万册。在梵文和西文书籍中,有些书堪称海内孤本。对这么多的书,季老坦白地说,他只看过极少的一点,但他非常欣赏鲁迅所说的“随便翻翻”,知识面越广越好。
顺其自然,坦然面对老去
在季老生前,他深知自己已是老年人,所以也愿意观察许多别的老年人。他们中游手好闲者有之,躺在医院里不能动的人有之,天天提鸟笼持钓竿者有之,这样的人,他绝对看不起。他欣赏那些虽然已经寿登耄耋,年逾期颐,但仍然勤勤恳恳,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人。季老认为,人上了年纪,有点这样那样的病,是合乎自然规律的,用不着大惊小怪。他不想做长生梦,对老年,甚至对人生,他采取的态度是道家的。他的具体态度和立场是:
我已年届耄耋,但是,专就北京大学而论,倚老卖老,我还没有资格。在教授中,按年龄排队,我恐怕还要排到二十多位以后。我幻想眼前有一个按年龄顺序排列的向八宝山进军的北大教授队伍。我后面的人当然很多,但是向前看,我还算不上排头,心里颇得安慰,并不着急。这种对生命的态度完全是道家的,但他对工作的态度却是儒家的
我一向有一个自己认为是正确的看法: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却不是为了吃饭。到了晚年,更是如此。我还有一些工作要做,这些工作对人民对祖国都还是有利的,不管这个“利”是大是小。我要把这些工作做完,同时还要再给国家培养一些人才。我仍然要老老实实干活,清清白白做人;决不干对不起祖国和人民的事;要尽量多为别人着想,少考虑自己的得失。人过了八十,金钱富贵等同浮云,要多为下一代操心,少考虑个人名利,写文章决不剽窃抄袭,欺世盗名。等到非走不行的时候,就顺其自然,坦然离去,无愧于个人良心,则吾愿足矣。
对待名利,季羡林采取道家的态度,是超脱的,他是陶渊明的信徒,陶渊明的四句诗成了他的座右铭。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正因为这样,名缰利锁对季老毫无诱惑力,他以超然的态度,宽广的胸怀面对生活,这是季老的养心之道,即是养生之道。
结语:上述内容就是对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的养生方法的详细介绍,通过上文的详细描述,大家对于季羡林的养生之道都有所了解了吧。季老一生都在忙着做学问,但是他的身体也是非常地硬朗,这主要跟他平时养生有方是分不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学学季老的养生方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