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红楼梦中有一位百岁老人——刘姥姥,她有什么长寿秘方呢?长寿老人都有哪些饮食习惯呢?
幽默诙谐的自寿联
古代时兴做寿,于是况寿的对联也应运而生。寿联,在宋代已经有了。据北宋孙奕《覆斋示儿篇》载,黄耕叟夫人三月十四日生日,吴叔经作联贺道:“天边将满一轮月,世上还钟百岁人。”此风到清代盛行起来。从康熙、乾隆、直到慈禧太后,每逢大寿,必大肆庆贺,从京师到地方,灯棚林立,高挂着歌功颂德的寿联。上行下效,文武百官、乡绅地主当然也望长命百岁,于是寿联便时兴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旧寿联,有祝男寿、祝女寿、祝双寿的,而且从二三十岁到一百岁,每一大寿,都有适用联语。
在寿联中,自己写来为自己祝寿的自寿联是别具一格的、人逢寿诞,“寿星”自我回顾,自撰寿联似更有几分趣味。
清代道光年间,郯城人吴小岩五十寿时,作自寿联云:“学昌黎百无他长,只这般视茫茫,发苍苍,齿牙摇动;慕庄周万有一似,可能够梦蘧蘧,觉栩栩,色钼皆空”“昌黎”即唐代文学家韩愈,“庄周”即古代哲学家庄子。上联说自己已垂垂老矣,而韩愈的学业,文才一点也没学到:下联说仰慕庄子,汉有万分之一的相似——梦多(化用庄子多梦典故)。自画像简练生动,自嘲令人忍俊不禁。
某人五十自寿联日:“已过一万八千日;应知四十九年非。”巧用数字,且含深刻反省之意,颇有严于自责的高风。
清末有个叫庄白俞,曾撰四十自寿联云:“今已无闻,再十年也无闻,醉酒看花且永日;未能不惑,只一言差堪不惑,读书养气可延年。”上联似因学无所成或而消沉:下联总结的延年之道却可取。
近代李石冰有七十自寿联云:“老何所求,一袭绣衣,曾经沧海;传之勿替,三冬文史,差胜金籯。”上联以自己有较丰富的经历而感到安慰:下联则希望子孙们继承下他的满腹才学。“金籯“犹“金匮”,以金属所制藏书柜,也指国家藏书之处。看来老先生对自己的才学颇为自负。
清代乾隆皇帝是中国历代封建皇帝中最长寿者(病逝时八十九岁),在位六十年,也仅次于其祖父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他七十岁寿辰时撰有一副自寿联:”七旬天子古六帝;五代孙曾余一人。”
与此联相近的,当属近人王云稼的八十白寿联:“八旬举案夫偕妇;四世同堂子抱孙。”“八旬举案”,恐怕早已过了“金婚”庆典,夫妻几十年相敬如宾,的确不易;子孙满堂,自是尽享天伦之乐。这当是平民之乐,虽不比乾隆“七旬天子”之乐,但也足堪慰藉了。
自寿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清代文学家、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撰六十白寿联:“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页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联语通俗浅显,活泼诙谐,天趣盎然,既含有良好祝愿,更不乏自我嘲讽,恰似其人品之生动写照。其中“放浪吟哦”、“纵横穿插”数语,更为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