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是国医大师李济仁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以张一贴的传人享誉大江南北。并在中医教研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虽然李老已近80高龄,还患有三高症,但他思维敏捷,步履轻盈。问其长寿秘诀,他自己揣摩总结了一套运动养生保健的方法,他操着一口吴侬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1894年生于苏州悬桥巷一个清贫的家庭里,1988年春节前夕卒于北京,享年94岁。
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编辑家、教育家。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社团“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撰写并于1923年出版了我国现代第一部童话作品《稻草人》;1928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曾被茅盾先生誉为“扛鼎”之作。
圣陶先生解放后任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任过出版总署副署长和教育部副部长。他非常关心学生教育工作。他对长期流传的那种“记诵教育”深恶痛绝。圣陶先生批评“有一些教师把学生看成空瓶子”,“里面是空的,可以装东西”,教学工作就是“揭开瓶盖,把多种知识、多种道德条目装进去,今天装一点儿,明天装一点儿,直到该装的东西全装进去了,就算功德圆满”。他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这些话,就是有名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观点。
圣陶先生认为,所谓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努力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方面,要养成保护并促进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
生活节奏规律化
圣陶先生在人生旅途上度过了94个春秋,是位受人尊敬的一代师表。大家都希望知道他的养生之道,可他自己却谦虚地回答:“我绝无摄生的好方法、锻炼的好经验。”尽管如此,我们从他的自我介绍和一些日记中,还是能寻觅到不少“摄生方法”的。
据圣陶先生自述。他从小就不甚健壮,说是几十年留下的照片,“没有一张够得上用‘壮’字‘健’字形容的”。原因是:“饭量一向很小,吃了一碗再添是少有的事。”年过八旬之后,圣陶先生每餐只能吃一两主食,“全家人一致嫌我吃得太少”,但他自己觉得再多吃就会不舒服,“何况各种菜肴同样有营养”,坚持少吃为佳。从现代养生学看,只要营养够用,少食也是一种益寿之道。
令人钦羡的是,圣陶先生的生活节奏竟是那样地有规律:“每天7点半早餐,12点午餐,6点过后晚餐,习以为常。”“每天大便2次,一次在早餐之后,一次在午后,算是余波,这是抗战以前早就养成的好习惯了。”“每天小便6次(包括与大便同时的2次),夜间3次。增多1次的日子也有,但是不多。”“一般是睡眠时间极长,夜8点半睡,下一天早上5点半光景醒。”此外,他每天还有1小时的午睡。而从他解放前的一些日记看,他也总是规律地“上午看书,下午沐浴”,极少变化的。
我们知道,能够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对提高机体素质、增强免疫功能是有很大好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