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下馆子的用餐禁忌你们都了解吗?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少人都没有太多的时间做饭,所以通常会选择下馆子。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下馆子虽然省时省力,但有三种菜千万别吃,小心吃了易中毒。想知道吃饭注意事项以及什么菜不能一起吃吗?那就一起来看看吧。
2.水煮鱼
烹调水煮鱼往往需要大量的油,某些餐馆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在油上做手脚,因此烹调这类菜肴的油即便不属于口水油或地沟油,质量也不会好太多,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的劣质色拉油,也有可能被反复加热利用。
反复高温加热会让油脂发生反式异构等变化,可能带来致癌风险。
此外,带有干锅、水煮、干煸、香酥等字样的菜肴都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3.杭椒牛柳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疑问,现在有些餐馆的杭椒牛柳肉质特别嫩,软得和豆腐差不多,而自己在家却做不出这样的效果。这可能就是“嫩肉粉”的功劳。
嫩肉粉中不但含蛋白酶和淀粉,往往还含亚硝酸盐、小苏打、磷酸盐等配料,个别品种亚硝酸盐含量也可能超标。
其中亚硝酸盐能发色、防腐,但有致癌风险,小苏打能破坏肉里面的维生素,而磷酸盐会妨碍钙、铁等多种营养元素的吸收。
去餐馆点菜必知的常识
1.养在水族箱的海鲜不一定好
活海鲜比冷冻海鲜来得好,到了餐厅看到水族箱里活跳跳的海鲜,常让你觉得超新鲜。事实却是,你极有可能吃到的是苟延残喘的生病海产。
不同种、不同海域和生长环境的海鲜养在同一个水族箱,这些海鲜只会愈养愈瘦,而且非常容易感染和生病。
为了防止高价空运来台的海鲜一命呜呼,只好在水里投药来加强抵抗力和活动力,让你觉得海鲜真的活跳跳。
2.点煎鱼常常变成炸鱼
你知道煎一条鱼需要多少时间吗?答案是20分钟。那你知道20分钟可以炒几盘菜?答案是20盘。若是你有时间成本概念,老板要卖你一条煎鱼,就得少卖好几盘菜,所以没有人会浪费时间帮你煎鱼。
很多人都认为鱼煎的比炸的好吃,到底炸鱼和煎鱼有甚么不同?简单来说就是细致程度不同,一条上好的煎鱼,外皮酥香,闻起来会有台语“赤赤的”香味,筷子挟开鱼肉会有肉汁慢慢渗透出来,鱼肉外层咬劲中带软嫩,这些肉质微妙的变化绝对是煎鱼才会有的口感。
既然如此,为什么餐厅不喜欢煎鱼?因为煎鱼除了要有耐心,还必须要有高超技巧,能掌握大小火侯。
至于炸鱼?老实说几乎不需要技巧,直接丢进去就好,而且不用全程站在锅边,当然滋味也平凡到令人想不起来。
3.食物上淋酸甜酱汁掩盖冰箱味
如果食材新鲜,第一选择的烹调手法绝对是蒸或烤;若不新鲜,餐厅最常先腌后再炒,最后用酸甜酱来调味。
酸甜酱汁可以一箭双雕,去腥兼提味,尤其是冷冻和快过期的失味食材,只要加上酸甜酱掩饰,就能将冷冻的冰箱味瞒天过海,甚至还能引发食欲。
4.用油炸处理不新鲜的食材
餐饮界的潜规则之一,就是不新鲜的食材全部用炸的来搞定。有些热炒店,菜色不是用重口味热炒就是用油炸再沾椒盐品尝。
或者,海鲜全都是冷冻货,靠著油炸和味精做出来的“美味”,保证你吃完后,会口渴三天三夜。
有机会你可以做个实验,买块不新鲜的肉,先用调味料腌过,再沾上面粉、蛋液,裹上面包粉油炸,成品出来肯定香喷喷,一下子被大家吃到盘底朝天,原来的肉有多不新鲜,完全没人吃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