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 养生生活 > > 正文

板蓝根不能当预防药

2019-01-17 16:03:20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每当有大灾或传染性疾病流行时,如上海的甲肝、SARS、甲型H1N1流感以及甲型H7N9流感发生后,全国的板蓝根等中成药就成了紧俏药品,人们争相购买服用。一些医疗机构也纷纷开

   每当有大灾或传染性疾病流行时,如上海的甲肝、SARS、甲型H1N1流感以及甲型H7N9流感发生后,全国的板蓝根等中成药就成了紧俏药品,人们争相购买服用。一些医疗机构也纷纷开出大锅药让民众服用,用以预防传染病。2009年5月,南京某宾馆还推出了麻香板蓝根、美极板蓝根、上汤板蓝根、板蓝根蒸饺和板蓝根饮料等板蓝根药膳,一些药店、商店还出售板蓝根茶,并宣传其能预防疫病流行。

中医认为,清热解毒药、辛凉解表类药物如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有一定抗病毒作用,常用于风热感冒、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其用药原则是:体虚无实火、无热毒者不能使用。因此,板蓝根等中成药不能作为一家老小的预防用药。无病服用板蓝根、大青叶等苦寒药物,既克伐人体正气,还会苦寒败胃,影响营养吸收,进而降低人体抵抗力,不利于预防疾病。长时间服用板蓝根还可能引起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少数人还会发生头昏眼花、胸闷、气短、呕吐、面唇青紫、结膜充血、两眼胀痛、心慌、烦躁、四肢麻木,以及全身皮肤潮红、瘙痒、皮疹或荨麻疹等过敏反应,严重时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论述了疫病(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其中《素问·刺法论》指出:“余闻五疫之致,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症状相似……”已经明确了疫邪是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时行之邪,具有发病症状相似的特征。《温疫论·原序》中更认识到:“夫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并指出这种“戾气”是肉眼不能察觉、不能触知的一种传染性病原体。《伤寒论》、《诸病源候论》等书均记载了古代疫病流行时横遭灭门绝族的惨状,说明了疫病的严重危害性。关于温疫的传播途径,《温疫论·原病》中明确为“邪从口、鼻而入” 。这些认识为预防疫病传播流行提供了指导。

我个人认为,未病人群预防疫病(传染病)流行,主要应注重扶正与避邪两个方面。

扶助正气  提高抗病能力

扶助正气,使正气充盛于体内,才能增强体质,抵御疫毒邪气的侵袭。即如内经《素问·刺法论》所云:“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清·刘恒瑞说:“善用兵者,必先屯粮;善治邪者,必先养正。”我国古代医家发明种痘预防天花病,就是利用痘苗来激发体内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亦是扶正的重要手段。能使正气充足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1.正常人群无需服用补充正气的药物,只需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保证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消除对大灾和传染病的极度紧张、焦虑和恐惧等精神因素,才能无损正气,抵御疾病。

前几年笔者曾经接诊过一位怕得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患者每天自查体温6~7次,一般体温均在37.5℃左右,且心率一般在80~90次(紧张情绪所致)。这样高度紧张的患者,极易导致正气受损,使免疫功能降低,反而容易患病。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的重要手段。

2.对于体质偏虚的未病人群,可服药预防疫病。但服药的目的是通过扶正补益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应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状况辨体处方用药。不能不分体质、不分男女老幼千人一方。如汶川大地震后,人们普遍有惊恐之情,加之人们在室外避灾,饮食、睡眠俱差,日常生活无规律,人体抵抗力普遍下降。汶川地震灾后天时正值初夏,天气渐热,雨水多,湿热相蒸,重灾区人畜死亡后尸体腐烂,蚊蝇滋生,易流行瘟病。我当时开预防药的原则是,根据不同个体的体质情况,以扶正安神为主,辅以芳香避秽,收效良好。

避其毒气  防范疫邪从口鼻而入

预防疫病流行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是注意卫生防护,以“避其毒气”。如《素问·刺法论》所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防护方法主要是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疫源、室内注意通风、在疫病流行时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从口鼻传入带有“疫疠之气”的浊气。在气候反常、大灾大荒、疫病流行时尤其要注意防范邪从口鼻而入。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