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常识 > 养生生活 > > 正文

海中细菌 杀人静悄悄

2019-01-14 13:13:25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被海虾、海鱼刺一下,轻则致残,重则丧命。这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这样的事情却在现实中发生了。那么,海洋生物为什么会这么凶?我们还能不能在海水中尽情嬉戏?可否再享受海鲜美

   被海虾、海鱼刺一下,轻则致残,重则丧命。这似乎有点耸人听闻,但这样的事情却在现实中发生了。那么,海洋生物为什么会这么凶?我们还能不能在海水中尽情嬉戏?可否再享受海鲜美味?



夏至已过,气温逐渐上升。投入大海的怀抱,享受海水、享受海鲜是人们夏日最佳选择之一。但是,一些感染海洋弧菌致死的病例报道给欢乐的假日海滩蒙上了一层阴影。如去年台湾一女子被海虾刺伤感染海洋弧菌,尽管采取了截肢措施,患者仍不治身亡;前不久大陆一男子被海鲈鱼刺伤感染了嗜水气单胞菌,虽然被救活,但也付出了夫去肢体的代价。那么,究竟什么是海洋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它们所引起的疾病又是怎么一回事?

夏秋季易被感染

海洋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都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严格来讲,导致台湾女子感染死亡的是海洋弧菌大家族中的创伤性海洋弧菌,是最常见的海洋杀手。

创伤性海洋弧菌是主要的海洋致病细菌之一,首例人感染病例于1979年报告,同年被正式命名。此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创伤性海洋弧菌感染病例,如美国自1996~2010年累计报告1600余例,病死率达30%;台湾地区自2003~2010年累计报告近100例,病死率高达60%;丹麦、西班牙、韩国、泰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我国浙江等地也报告了感染病例。

创伤性海洋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所致感染病例多在夏秋两季,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和海洋接触的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

感染途径有两种

人感染海洋致病细菌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皮肤伤口感染;二是通过食用含有海洋细菌的海产品而感染,如生蚝、蚌类、生鱼片、螃蟹等。

以海洋弧菌为例,若细菌从伤口侵入,12小时内就可发病。先是皮肤伤口红肿、发紫、疼痛、出现水疱,随即形成坏死性筋膜炎、蜂窝组织炎而溃烂,如果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败血症、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而经消化道感染者,潜伏期相对较长,通常在24小时~4天发病,轻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重者出现寒战、高热等败血症表现,可因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而死亡。

海洋细菌之所以致病力很强,是因为它们可以产生许多毒素,如溶血素、热稳定肠毒素等。而溶血素是病原弧菌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毒素之一,能够导致红细胞膜破裂,使得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此外,它还可作用于多种其他类型的细胞,进而引起组织损伤而增加其毒性。例如海洋弧菌,一旦进入血液,致死性很强,但免疫正常的人感染后却很少发病,即便发病症状也轻;患有肝硬化、糖尿病、慢性肾病、艾滋病等免疫功能低下者或长期酗酒者感染后,病死率极高。

海洋致病菌破坏力极强,病情进展极快,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就医和正确处置,如局部伤口消毒、清创处理,及时给予敏感抗生素等。如果坏死性筋膜炎发展迅速,则需要将溃烂部分挖掉,将其切除,甚至截肢。


海产品别生吃

在夏秋季节,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尽量少去海边,更不可生吃海鲜,海产品应该高温煮熟后再食用。如果身上有伤口,最好不要接触海水,免得感染。处理海鲜产品时要戴手套,以防被刺伤或咬伤。万一受伤要立刻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含碘(0.1%)消毒液、双氧水消毒。

此外,很多海产品还可携带其他病菌,如毛蚶、泥蚶、蛤类、牡蛎、蟹等可携带甲型肝炎病毒,有的还携带霍乱弧菌、吸虫、线虫等。因此不可生食海鲜。

其实,除创伤性海洋弧菌外,海洋致病菌中的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属等也可以导致类似的病症。如果近期到海边游玩接触海水、进食海鲜、被海产品或海中的尖锐石头刺伤,出现皮肤红、肿、热、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者,要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以上病史,帮助医生早诊治。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