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正常 “温室宝宝”过集体生活易呼吸道反复感染“现在正处于秋冬季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以0到3岁以及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偏高,这同他们这一群体身体抵抗力偏低的特点有关
正常 “温室宝宝”过集体生活易呼吸道反复感染
“现在正处于秋冬季儿科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发病年龄以0到3岁以及学龄前儿童患病比例偏高,这同他们这一群体身体抵抗力偏低的特点有关。”儿童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张成晔表示,刚入幼儿园的儿童也有疾病高发的特点,这与其生活习惯改变、幼儿园中孩子们的交叉感染有关系,一些孩子对于幼儿园的抵触情绪也会使得其身体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秋冬季节天气转寒变干,早晚温差大,幼儿的呼吸道黏膜不能很好地适应干冷空气,衣物若没有及时添减,家长稍有疏忽孩子就有可能“中招”。特别地,现在很多家庭培养出来的都是“温室宝宝”,在父母、祖父母的过度呵护中成长,一过集体生活就会感冒,造成呼吸道的反复感染。
预防 过度“保护”反而不利身体健康
对于处于秋季上呼吸道感染疾病高发年龄的儿童,更加强调做好预防。每年秋冬,儿童医院都要承担着巨大的门诊量,但家长若能掌握一些养育孩子的常识,本就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病人的数量。
如何预防呢?所吃食物过于精细,因天气转凉而减少户外活动,在家还要家长追着喂水喂饭……家长们这些过度保护的做法都是不被建议的。多喝水、主动喝白开水,应该是孩子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天气转冷,户外活动更应该坚持,这样才能令孩子在从夏到秋过渡的时间段,其呼吸道黏膜和皮肤能够逐渐适应冷空气变化。
适度 合理服药辅助感冒平稳过渡
出现了普通感冒的症状,不建议吃大量药,若出现高热要及时物理降温并随时监测体温,讳疾忌医,仅期待孩子靠自身免疫力提高来康复也是不对的。
一般的普通上感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低热等,包括1岁以内婴儿容易染上的秋季腹泻,都有7至10天的自然病程,前3至5天还会有病情加重的表现。因此,孩子出现了轻微的感冒症状以及轻微的秋季腹泻症状,是不用太着急的,此类病症也没有特效治疗手段,服药只是帮助病情可平稳度过,不产生合并症。
长假过后,记者从西安市几家大医院了解到,一周以来,各医院儿科接诊的腹泻患儿均成倍增加。儿科医生提醒广大市民,秋季腹泻的高发期已经来临。最近几天气温多变,导致不少婴幼儿受凉、抵抗力下降,染上了秋泻病毒;加之许多孩子随大人四处游玩,也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按以往的接诊经验,每年10月份至次年1—2月份是秋季腹泻的高发期,主要易感人群是6个月至2周岁的孩子。秋冬季腹泻病罪魁祸首是轮状病毒。这种病毒在小宝宝体内一般有1至3天的潜伏期。发病时,大多数孩子会出现一些类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比如流鼻涕、发热等,其中一些孩子还伴有呕吐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后的12小时至24小时之内,孩子就会开始不断腹泻,一天会拉稀七八次甚至十多次,大便像水或蛋花汤一样,大多没有特殊的腥臭味。此时若不及时送医,或者当成感冒或消化不良等疾病治疗,就会延误病情。许多孩子连续腹泻半天后,就会出现脱水症状,这是十分危险的。
由轮状病毒感染引发的秋季腹泻有两个传播途径:一是由粪到口,即直接或间接接触患儿粪便后,将病毒由食物带入口中;二是空气传播,即患儿粪便中的病毒扩散到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高雪婷提醒,正在使用纸尿裤的秋季腹泻患儿,家长处理其粪便时最好戴口罩,将纸尿裤包裹好,丢进密闭的垃圾桶,不要让其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如果患儿用的是尿布,家长清洗时还要注意多消毒,比如洗好后放在开水里烫一烫。在秋季腹泻高发期内,因为其他疾病到医院就诊的孩子(尤其是3岁以内的孩子)最好戴一个小口罩,以防被感染。
专家同时提醒,秋季各类新鲜蔬菜、瓜果集中上市,孩子在一饱口福的同时,也容易因清洗不彻底,导致腹痛、腹泻。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一些平日能吃的食物必须暂时避开。
牛奶 牛奶中含乳糖,消化乳糖靠小肠黏膜刷状缘上的细胞所分泌的乳糖酶。而在肠道发炎时,这层细胞受到破坏,于是身体暂时无法分泌乳糖酶,乳糖不能分解,就会刺激肠道,加重脱水、腹泻等症状,并在大肠中引起胀气。酸奶则不在限制之列,因为其中的乳糖已经被乳酸菌所利用,同时乳酸菌还可以提供乳糖酶。
豆浆 豆浆中还含有少量的胰蛋白酶抑制剂、皂苷、植酸等成分,它们对于消化吸收功能有抑制作用,皂苷对肠胃也有刺激作用。
甜食 甜食制作中加入了大量蔗糖,需要在小肠中进行消化,在肠道发炎的状态下,消化蔗糖的“蔗糖酶”制造也会发生障碍,于是大量不能消化的蔗糖在肠道会造成脱水,在大肠中由于肠道细菌的作用还会产气,造成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
当所有人的目光把注意力都集中到甲型H1N1流感的时候,12月11日,一年一度的世界防治哮喘日已悄然而至。同样作为呼吸道疾病,在甲流肆虐的当下,
加强对哮喘的防治,更需要全社会人士的共同关注。为此,搜狐健康联合81过敏网就“甲流与哮喘”的主题特意采访了儿科专家陈育智教授。
问:过敏性疾病的初期,例如过敏性鼻炎的初期也会和流感如甲流一样,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的症状,病人在早期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并及时治疗呢?
答:因为同是呼吸道的疾病,所以都会出现一些类似的症状,但是,从细节上,这些症状也是不一样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
首先是打喷嚏,感冒打的次数不多,更不会连续打十几个甚至更多,而过敏性鼻炎则会连续打喷嚏,有的人甚至会是30个以上。
在感冒的初期,会出现流清鼻涕这样的症状,但是量不会很多,而如果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则会在打喷嚏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鼻涕。而且过敏性鼻炎会出现鼻痒,感冒主要的不是鼻痒而是鼻塞。
最重要的还有一点,就是全身性症状,由于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本身的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感冒的同时,一定还并发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甲流的病人同时会伴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7.5度以上,而过敏性疾病哮喘、鼻炎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全身症状。
我们要区分鼻炎、哮喘和流感的病症,不要随便去注射抗生素,随便注射抗生素的后果会导致交叉感染、抗药性的产生以及不必要的输液反应。
在普通流感的初期,可以用一些小中药,维生素。或者在国外比较流行的“水疗”的方式,就是通过多喝水和喝果汁来自身排毒。季节性的流感多半是会在5到7天好转。
患了呼吸道疾病不要惊恐,身体健康的成人或者是小孩子有某些呼吸道的感染是很正常的现象,如果有一点发烧,但是并不影响到全身,精神还比较好,也不影响到食欲,这样的情况下不用太慌张。但是如果没有发烧,但是已经有拒食、精神不好等等现象,就要及时就医。
问:12月11日是世界防哮喘日,请您谈谈哮喘在国内及全球的现状?
答: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现有3亿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患有哮喘,哮喘对政府、卫生保健系统、患者家庭及患者个人造成的负担与日俱增。在过去的20年中,哮喘患病率尤其是儿童发病率有所增加。过敏性哮喘是指以免疫机制为介导的哮喘,全球哮喘患者中50%以上的成人及至少80%的儿童患者由过敏因素诱发,每年有18万余人死于哮喘。
我们分别在1990年和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做过0-14岁儿童的哮喘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显示哮喘疾病发病率在我国也呈现上升趋势。在1990年,我们看到儿童的发病率是平均1%不到,但在2000年的时候,很多的城市已经增长了1倍不止,在27个城市前后对比的数字显示,总体平均发病率增长到1.54%,增长率大概是64%左右。
所以,哮喘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问:哮喘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
答:哮喘是一个过敏性疾病,发病的原因和我们的经济模式,生活的改善都有相关性。发作的因素是和发作的诱因有关,其中之一就是遗传背景,父母有过敏疾病的背景的孩子是比较容易发生哮喘的;
另一个是环境因素,生活模式和环境因素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例如哮喘儿童的发病环境诱因也是很大的因素。婴儿出生后头两年的时间内,是在室内的环境渡过的。发达的国家冬天是有暖气,夏天是有空调的,处于一种非常密闭的状态,室内的过敏原有明显的增加。我们世界公认的过敏原有螨,寄生于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尤其是在卧室和封闭的环境里,会造成我们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另外,现在大家也喜欢养宠物,宠物的皮毛和唾液,也是一个比较容易致敏的因素。虽然有人说北方的环境较干燥,但是现在工作生活的环境都在室内,都是高楼,没有很好的通风设备,所以北方的孩子对霉菌的感染也不亚于南方。而春夏秋,都有不同的花粉飘散在空中,也是导致我们过敏的因素之一。
问:秋冬季节是过敏性哮喘高发期,而时下也面临另一流行病——甲流的肆虐,应如何做好防治措施?
答:秋冬季节往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呼吸道的病毒会诱发哮喘、鼻炎等过敏性疾病,本身,呼吸道的感染,会破坏气道的粘膜,使气道处于一种高反应的状态,所以在冬季,容易爆发流感,例如现在的甲流发生,同时,也更加容易引发哮喘、鼻炎等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特别是哮喘病人,就更需要注意。所以,在呼吸道病毒方面,我们要尤其注意。
我们国家在防治甲流的措施是非常的有效的,比如这一次甲流,政府在北京启动了103家医院,病人可以及时的到基层的医院就诊,并且一些二级医院也能很好的就诊,这样,在高爆发期,大的医院不会出现病人过度集中的状况,从而减少在这个渠道被感染的机会。因为在医院扎堆就诊,导致病毒在空气里高密度传播,而接触我们的呼吸道。从而在这个途径上减少了呼吸道疾病的传染。
专家简介:
陈育智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教育中心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ARIA(变应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组织成员、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委员、全国儿科哮喘协作组组长,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呼吸学组组长、中华免疫学会北京分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