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四季养生 > 冬季养生 > > 正文

冬季进补讲原则

2019-02-27 16:28:04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多吃新鲜果蔬,冬天有很多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医认为,梨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气生精,能够补益肝肾。从营养学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1、多吃新鲜果蔬

冬天有很多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医认为,梨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气生精,能够补益肝肾。从营养学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有益于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维护身体健康。但是,水果中含有一些糖,对于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脾胃寒凉的人,不适宜吃太多偏凉性的水果,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2、进补适度,控制体重

“贴秋膘”更适合“苦夏”的人。对于那些夏天呆在空调房里,并没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人来说,秋天再贴秋膘的话,体重很容易就会超标。合适的体重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冬季进补要适度。

3、适量进食肉、蛋类食物

很多人在冬季讲究进补,但是吃太多的肉会给消化和代谢器官增加负担。适量进食肉、蛋类食物,少吃肥肉,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选择。

4、食宜温,少寒凉

冬天不宜吃过凉的食物,尤其是直接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进食以温热为宜,避免胃肠道不适。

5、及时补充水分

人的身体中最多的就是水。冬天比较干燥,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水。口渴是个滞后的缺水信号,不要等感觉到口渴了才喝水。

6、膳食营养平衡是基础

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单纯靠某种食物是难以达到补益作用的。可以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宝塔来按比例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

7、饮食要清淡和规律

大鱼大肉的进补,不利于冬季养生。冬季应坚持清淡和规律的饮食。

8、谷薯类为主,适当搭配粗粮

谷薯类食物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山药、红薯、芋头等属于薯类食物,比大米、白面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用其替代部分主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适合在秋季食用。

由此,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的进行冬季进补,不仅要准备好营养食谱,更需要合理的进补方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冬季进补也需要注意

误区一:体质不虚也大补

中医认为,“补”要对“虚”,不“虚”的人补可能会生病。因为所有的补品都有自己的特性,中医称之为“药性”或“偏性”,如人参补气、当归补血、燕窝养阴、鹿茸温阳,各有所长。但这些都是针对虚证体质的人,比如说,人参补气可以提高气虚者的抵抗力,如果说是老年人,但身体仍然比较强壮,吃了反而容易上火,得不偿失。

不少人群工作压力较大,自己认为是虚证,常买些高级的鹿茸和人参,想好好补一补,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其实,这种因工作压力造成的疲劳感,更多的属于中医的“气郁”,而非“气虚”,是不适宜补的。

误区二:不辨类型随意补

不少人一到冬季就盲目地吃补药进补,根本不管他是否可以进补或有无必要进补。虚的人可以补一补,但男女老幼补的方法应该不同,因为他们的体质不同。更为重要的是,体“虚”本身有不同类型,不能一概而论,须辨阴阳,阴虚补阴、阳虚补阳。

阳虚者(常表现为:吹风易受凉,畏寒怕冷,面色比较苍白,小便清长)应温补,也就是吃一些燥性药物或食物,如鹿茸、红参、羊肉、狗肉等;阴虚者(常表现为:容易上火,口干,舌头上没有舌苔,小便少而黄)可以吃一些如沙参、麦冬、枸杞等补品。若体质无明显偏阴或偏阳的,则基本上不需补,最多也就是吃一些不偏温不偏凉的药物或食物,如西洋参、枸杞子,但也不宜多,要适可而止。

过量服用补药常常出现脸上起痘、腹胀、胃口不好、鼻子出血、周身不适、睡眠不佳等。如过度服用人参、黄芪等补气药,会导致腹胀;过量服用红参、鹿茸、肉桂等补阳药,会出现血压升高、鼻子出血、口干、烦躁、便秘;过分使用熟地、首乌、黄精等滋阴药,会使人胃口不好、泻泄、舌苔厚腻等。可见,进补既要辨证,又要适量,不是吃得越多越好。中医历来主张进补以辨证用药,少量、多次、经常为原则,这样可以使药物的作用逐步渗透到内脏器官,调整机体的虚弱偏态,而且在较长的时期保持一定的浓度,所谓“药气渐渍,熏蒸五脏,积聚为佳”。

误区三:名贵药品能大补

药品价格只是反映供求关系。通俗地讲是“物以稀为贵”,但不是越贵就越补,更没有吃一补百的事。以冬虫夏草为例。中医认为,冬虫夏草入肾、肺二经,也就是说只补肾和肺,只对肾虚者(常感疲劳者)、免疫力低下者(经常感冒发烧的人)、肺气虚者(常感冒、一受凉就咳、说话细声细气)效果明显,但是这种上万元一斤的冬虫夏草,功效与十几块钱一斤的枸杞子、麦冬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天价完全是因为货源少和商业运作造成的。还有一个用量问题,很多人以为它贵,效力会大,每天用一根泡茶,以为很补,其实根本没有疗效。

在众多的冬令补品中,人参是最常用、最受欢迎的药物。由于产地的差异,种植和加工炮制的方法不同,人参价格差别很大,也并非越贵越好。人参有温、凉、平性三类。像朝鲜红参、吉林红参、石柱参等药性偏温,适用于形寒怕冷、四肢不温、五更泄泻、头晕目眩、动则气喘等症状的阳气虚患者;西洋参、皮尾参药性偏凉,既可补气,又可养阴,非常适用于咽干口燥、便秘伤津、内热较重、舌质偏干等气阴两虚患者服用;生晒参、白参、糖参等药性平和,对于阳虚、阴虚及气虚的患者都可以服用。所以在选购人参的时候,除应结合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外,最重要的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合理选购和服用人参,反对不顾自己的体质,盲目攀比,越贵越好的观点。

误区四:药补绝对不如食补

冬令进补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食补和药补。食补历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食补安全,一般没有不良反应,也不需要懂得太多的医学知识,容易掌握;另外食补方法多样,炖、煮、蒸和煲汤,任凭自己的口味,在进行滋补调养的同时,还可享受美味佳肴。因而食补深受人们的喜爱。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民间就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药补不如食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食补也具有局限性,谷肉果菜等食物本来就是我们一日三餐常吃之品,补益力缓,虽也有药物的寒热温凉四性,但其偏性要弱得多,对于有明显虚弱症状或有疾病的人,如要进行冬令进补,还得要用力峻、效专的药补,否则难以奏效。当然药补的难度大,需要辨病、辨证施补,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总的来说,药补调整肌体阴阳平衡作用较强,食补营养价值较高。

冬季进补的七大误区_冬季如何进补呢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秋冬进补,来春打虎”。冬季适当进补,不仅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而且也为冬季奠定物质基础,对恢复体力、提高抗病能力、减轻宿疾都有重要的意义。但进补要讲科学,否则很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

一些人以为东西越贵越好,不惜花高价买燕窝、鱼翅之类的保健食品。其实这些东西进补功效未必就好,而十分平常的甘薯和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十分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不要以贵贱分高低,关键是看自身哪项功能较差,再根据体质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群体,则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冬季进补的七大误区_冬季如何进补呢

误区2: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是很不科学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负担。夏季人们常吃冷饮、冷冻食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入秋即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还可引起腹胀、不思饮食等副作用。

误区3:虚实不分

进补要先分清自身体质,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症病人不宜进补,要辨证施补。即使是虚证,也有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人体器官又有心虚、肺虚、肝虚、脾虚、肾虚等不同,进补前最好先向专业医生咨询,结合各种补药的性能特点,对症施用。如热性体质者就不适合服用人参、鹿茸、海马等温热性的药物。

误区4: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的做法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是很好的滋补品。如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芝麻、花生、红枣、扁豆等也是进补的佳品。

误区5:进补单一

有些人喜欢按照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这么做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对健康是不利的。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如牛羊、狗肉、辛辣食物、酒等,都是偏温热的,会导致体内毒火旺盛,出现口干、口渴、嗓子疼等症状,不宜过多食用。

误区6:凡补必肉

夏季过后,脾胃尚未完全恢复到正常功能,因此过于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吸收。另外,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以及过多的脂肪、糖类等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但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所以,秋冬季在适当食用牛肉、羊肉进补的同时,不应忽视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误区7:重“进”轻“出”

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否则食物代谢后产生的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身体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如何进补 冬季进补的8大原则

1、多吃新鲜果蔬

冬天有很多的新鲜水果,如梨、葡萄、石榴等。中医认为,梨具有润肺生津、止咳化痰的功效;葡萄益气生精,能够补益肝肾。从营养学的角度,果蔬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植物化学物质,这些营养成分有益于延缓衰老,预防癌症,维护身体健康。但是,水果中含有一些糖,对于血糖高的人不宜多吃。脾胃寒凉的人,不适宜吃太多偏凉性的水果,以免引起胃肠道不适。

2、进补适度,控制体重

“贴秋膘”更适合“苦夏”的人。对于那些夏天呆在空调房里,并没有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的人来说,秋天再贴秋膘的话,体重很容易就会超标。合适的体重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冬季进补要适度。

3、适量进食肉、蛋类食物

很多人在冬季讲究进补,但是吃太多的肉会给消化和代谢器官增加负担。适量进食肉、蛋类食物,少吃肥肉,选择一些易于消化吸收且脂肪含量较少的禽肉是明智的选择。

4、食宜温,少寒凉

冬天不宜吃过凉的食物,尤其是直接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物,进食以温热为宜,避免胃肠道不适。

5、及时补充水分

人的身体中最多的就是水。冬天比较干燥,要注意及时给身体补水。口渴是个滞后的缺水信号,不要等感觉到口渴了才喝水。

6、膳食营养平衡是基础

冬季仍然要按照膳食营养平衡的原则来合理安排饮食,单纯靠某种食物是难以达到补益作用的。可以参照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平衡膳食宝塔来按比例选择不同种类的食物。

7、饮食要清淡和规律

大鱼大肉的进补,不利于冬季养生。冬季应坚持清淡和规律的饮食。

8、谷薯类为主,适当搭配粗粮

谷薯类食物为主,注意粗细粮搭配能获得更全面的营养。山药、红薯、芋头等属于薯类食物,比大米、白面含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和微量营养素,用其替代部分主食是个不错的选择。中医认为,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作用,适合在秋季食用。

由此,如果你想要更加有效的进行冬季进补,不仅要准备好营养食谱,更需要合理的进补方法,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