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足阳阴胃经穴」内庭位置:足背……
「足阳阴胃经穴」
内庭
位置: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凹陷处。
《灵枢·本输》:“次指外间也”;《医学入门》:“足次指、三指歧骨陷中”;《针方六集》:“两歧骨后三分”;《针灸集成》:“脚丫纹尽处”。
功效:清胃热,化积滞。
主治:古代记述:齿痛,鼻衄,口歪,口噤,口臭,胃热上冲,喉痹,腹胀满,肠疝痛,泄泻,赤白痢,便秘,足背肿痛,发热,烦躁,嘈杂,食不化,胫痛不可屈伸,疟,不嗜食,恶食,小便出血,小腹{16}满,石蛊,寒疟面肿,肠鸣,瘾疹,耳鸣。
近人报道: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慢性肠炎,肠疝痛,脚气。
方例:胫痛不可屈伸:内庭、环跳。
厥逆:内庭、章门。
小腹{16}胀:内庭、临泣。
睛痛:内庭、上星。
牙痛、扁桃体炎:内庭、合谷。
刺灸法:直刺或向上斜刺0.5~1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其它:荥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