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意在太极拳中占有重要地位,太极拳的特点是用意不用力,用意念引领运动。通过太极拳的意念运动可缓解精神压力,太极拳养生也是因为意念达到养生目的。下面随着太极拳之练意,学习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讲解太极拳意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意是一种抽象的词
2、努力学习拳理
拳论要求行拳须“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讲明规矩就要学习拳理拳法,即要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动作要领和规范要求。用它去指导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较快地提高拳艺水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太极拳用意方面的拳理,前辈们也早有阐述,如“势势存心揆用意”,“有意却无意,无意出真意。”又如孙禄堂大师<拳意述真>中讲“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这些精辟的用意哲理,辩证地阐明了用意应“无过不及”的要领。
细细揣摩领悟,用它去指导行拳用意之度,既不偏重又不偏无,似有意若无意,想必会有较大的收效。
3、刻苦习练
王宗岳说:“功夫无息法自修。”太极拳的功夫是练出来的,即使有明师指导,自己又明了拳理,也还得刻苦修炼。懂拳理只是心知,最终还得落实到身知上。太极拳用意亦是如此,要准确地把握用意的尺度,还必须在修炼过程中反复体悟、才能逐渐掌握它。
初练者练意应先练“以意导形”,即按动作的要领用意。具体说,就是以意去引导形体的放松,以意去引导形体的运行,做到用意不用力,意在先,形在后,克服行拳过程中出现的意过与不及,逐步达到用意娴熟合度。
如果熟练掌握了以意导形、以意引气,意气处于心态祥和的状态中,悠然自在地在体内运行,那时,习拳产生的趣味和舒松感,将乐拳不疲而忘顾其他。
太极拳意念的要求有哪些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一下“意念”的含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去深刻理解它的运用。
什么是意念?意念是一种思想,一种感受,一种体悟。陈式太极拳追求的是灵感,灵敏和速度,“要求用意不用力”。
这是因为,意念集中了,周身放松了,才能肢体协调,内气贯通,然后,才能产生速度,产生力量,太极拳的松柔,不是有些人认为的那样,不用力就是松柔,用力就是刚硬。
所以说,对于松柔的运用,不能简单的局限于字面上的理解,我们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去控制。
在不失棚劲的条件下,放松下沉,这叫柔;“刚”则是通过速度产生一种灵活性的力量,是一种松活弹抖的力量。
“用意不用力”,是要求思想清静,精神集中,达到入静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拳术演练。
“不用力”是说在初学阶段,初学者很容易用僵劲拙力,这时你要放松,不要用力。
对于初学者而言,学会放松,才能更有效的学习太极拳的招式。
练太极拳还要求“劲断意不断”,是说在定势时,动作停止了,劲力似乎断了,但是意念没有断,这是内气回归丹田的一种表现,其中蕴涵着下一个动作的开始。
内气回归丹田时,丹田会产生一种强大的膨胀力,身体既有收缩又有膨胀,极其灵敏。从外形上看,劲断了,但是,内气通过意念,在周身贯串得非常饱满,随时都可以喷发而出。
“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则是说意念是一种灵感,意念始终集中在这个灵感上,非常灵活,如果没有这个灵感,没有圆活饱满的内气感觉,刻意地用力,去追求某一种感觉,就会不灵活,就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