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对于现代人们来说,由于生活和饮食的不规律,通常出现“亚健康”的状态,而这种状态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容易造成肥胖,肥胖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伤脑筋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最轻松的减肥运动“太极拳”。为什么说太极拳是最轻松的减肥运动呢?我们简单
2、使腹腔内的器官得到有效的按摩运动
顺腹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过程中腹腔容积保持不变,因此腹腔内的压强也保持不变,除了增大吸氧量外对内脏器官起不到按摩运动作用。
逆腹式呼吸则相反,吸气时横隔肌下降,小腹内收,腹腔容积缩小,腔内压强增大,呼气时横隔肌提升,小腹隆起,腹腔容积增大,腔内压强缩小。
腹腔里的内脏器官在压强忽大忽小的作用下,经受着十分难得的全方位的按摩运动。生物界都有“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人们的内脏器官自离开母体出世后,一直分秒不停地工作运转,很容易出现疲劳衰退,引起病变。
如今能够得到经常性的全面按摩保养,对其机能的保持与调节自是大有好处。当然,太极拳动作中的腰胸折迭也可以从外部通过肌肉运动的位移造成机械性的按摩,但比较由腹腔内压所造成的空气按摩,其作用应该是后者更加全面与显著。
3、促进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内气鼓荡
练拳实践证明,在心静体松条件下进行深、长、细、匀的逆腹式呼吸,大约十多分钟即可激起副交感神经亢奋(和医学文献所说的基本一致)。
除了会产生副交感神经亢奋所带来的心率减缓、血压降低、末梢血管舒张、内分泌得以调节等生理现象外,还会出现腹部发热(有时甚至有发烧的感觉),有一股暖流顺着背脊(督脉)往上涌,上身开始出汗等现象,按中医和武术的说法是来了“气感”,促进了“内气”运动。这对人体各项机能的调节很有作用,应该是练太极拳可以改善很多慢性病病情的机理所在。
怎样练习逆腹式呼吸
逆腹式呼吸既然对养生与增进内功作用很大,为什么很好有人教呢?有很多著名老师是这样解释的。答复是:1、初学拳应把注意力放在拳架动作上,过早讲呼吸会干扰其正确用意;2、练呼吸容易“出岔”。
因此强调练拳时采用“自然呼吸”,经过一段时间练拳,自然会“悟”出来。暂不教呼吸的第一个理由是对的,练拳用意必须关注在拳架动作上,要把注意力放在敌情和动作的技击含意上,正如《拳论》中的“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但是不关注呼吸不等于可以不练呼吸,因为靠“悟”,有的人两三年就可以悟出来,有的人可能要十年八年,也可能有的人一辈子也悟不出来。
而且“自然呼吸”本身是没有确定含意的,“自然呼吸”既可以是胸式呼吸,也可以是顺腹式呼吸,还可以是逆腹式呼吸。
在套路比较熟练后,开始在站桩中练习逆腹式呼吸,两个多月后形成了习惯,再盘架子时不需想呼吸,自然而然伴随着拳架动作就用上了逆腹式呼吸。少林气功对呼吸训练的介绍也是如此。至于怕“出岔”,这是应该重视的,但是不能因噎废食,主要是练呼吸时要防止憋气、努气,关键还是要放松。
开始练习时,按照说明“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所谓“隆起”,主要是意想)。很明显这是一种随着呼吸进行的“腹肌运动”。
这样的运动,带有“鼓努为力”的味道,并不符合内气升降以意领气的要求,但是又不得不这样照着做,否则就难以入门。
所以一方面要“鼓努为力”,一方面又要尽量用意不用力,逐渐使用力减少、用意增加,从而达到掌握“逆腹式呼吸法”的目的。另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气沉丹田”。通过正确掌握气沉丹田,达到“逆腹式呼吸”,即内气升降的方法。怎样正确掌握“气沉丹田”呢?在行拳中,随着拳势的开合,配以开吸合呼。
呼气时意想有“气”沿任脉沉人丹田;吸气时,丹田气经会阴上升命门,或者吸气时暂不加意念。气沉丹田不是死沉,而是一个活的行气过程,即随着呼气意想内气向丹田松沉的过程。有下沉必有上升,久之得气,自然明白。
有人认为腹式呼吸是在动作熟练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的,强调自然配合为好。窃以为听任自然,会有一定的盲目性,或者多花时间,甚或白费功夫。好在有“气沉丹田”的练法可加以弥补,只要气沉丹田得当,就可掌握逆腹式呼吸。然而得法还须明理。
结语:相信通过以上介绍,大家是不是觉得太极拳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养生运动呢?太极拳纵然博大精深,只要学者有恒心、有毅力,学会积累方法和技巧,持之以恒的练下去,一定会有所突破和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