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因为“懂事”和“乖”,是大人们对小孩子的最高赞誉。小孩子心里也知道:自己表现的“乖”,大人就会高兴。……
“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每次听到看到有家长说“爱哭不是乖孩子”或者“男孩子不能随便哭”一类的话,我就有些生气。因为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父母接纳的孩子才会顺利的哭。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为什么小时候“乖”的孩子可能学业出色,然而在人生取得更大成就的却是那些小时候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越“乖”的孩子依附性越强,自主性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
父母期望我们过着一种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如公务员,这样的才是“乖孩子”。而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一个生活中的“妈宝男”,完全不能自主的棋子。这么“乖”,能有什么大作为?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