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文化网/养生常识/饮食养生/四季养生/养生保健/养生人群/中医养生/运动养生/养生食材/养生菜谱/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养生人群 > 儿童养生 > > 正文

宝宝换奶粉好吗 宝宝换奶粉需要注意的事项

2018-01-18 15:44:42 来源: 养生文化网  点击: 标签:

导读: 宝宝的成长一直是所有家长比较关心的事情,不管是母乳宝宝还是奶粉宝宝,都会经历换奶粉的阶段!你们知道宝宝换奶粉好吗,宝宝换奶粉多久能适应呢,赶紧来看看下文详细的介绍吧!

  宝宝换奶粉注意事项

  其实在给宝宝换奶粉时还是需要注意不少问题的,下面我们就这些方面做些分点介绍,告诉大家在换奶粉时分别是要注意到些什么?如何让宝宝更好的适应新奶粉。

  母奶换配方奶粉:当宝宝需要从母乳喂养转成奶粉喂养时,应该每次以一小匙婴儿配方奶粉(即30㏄)的量开始测试,若无不良反应,即可一小匙一小匙逐渐增加至全量。婴儿配方奶粉多以牛奶为基质,都是以营养成分贴近母乳为配方的设计理念,但母乳化的婴儿配方奶粉仍然不含可帮助宝宝消化的酵素,所以喂养方式由母乳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时,宝宝可以交替食用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这样便可缓解宝宝因换奶而导致的不良反应。

  交替渐进方式换奶:宝宝换奶时,两种奶粉混合吃,无论是由一种牌子换到另一种牌子,或是由一个阶段换到另一个阶段(即使牌子相同)。先在原奶粉里添加1/3的新奶粉,两三天后,若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再原、新奶粉各1/2吃两三天;再原奶粉1/3、新奶粉2/3吃两三天,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老的奶粉。通常换奶造成不适症状以腹泻最多,但多是因为奶粉浓度冲泡不当所造成,所以换奶时也应仔细读读说明标示。

  分阶选择营养奶粉:研究发现,宝宝在生命早期各个阶段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在0-6个月,主要是腹泻等消化系统的问题,在6-12个月主要是感染性疾病的问题,而一岁之后主要是关于大脑发育方面的问题。所以应该针对不同阶段选择不同阶段的奶粉。

  如何给婴儿换奶粉

如何给婴儿换奶粉

  给婴儿换奶粉,需要特别重视方法是否正确恰当。因为宝宝的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完全,突如其来的口味变化会导致他们自身的不适反应。如何给婴儿换奶粉,要根据实际情况而进行:

  1. 母乳换配方奶粉

  婴儿配方奶粉多以牛奶为基质,经过调整成分比例含量实现“母乳化”。但婴儿奶粉仍然不含可帮助宝宝消化的酵素,故母乳要换成婴儿配方奶粉时,每次要以一小匙婴儿配方奶粉的量开始测试。若无不良反应,即可一小匙一小匙逐渐增加至全量,所以宝宝可以同时母乳与婴儿配方奶粉交替食用而不致有不良反应。

  2.配方奶粉换配方奶粉(品牌或阶段):交替渐进方式

  先在原宝宝奶粉里添加1/3的新宝宝奶粉,若宝宝没有不良反应即可再更改,原奶粉:新奶粉比例慢慢变为5:5,然后为3:7,这样循序渐进地自然调整,婴儿能够比较容易的接受,最后过渡到完全用新的奶粉取代原来的奶粉。

  3.特殊配方奶粉怎么换?

特殊配方奶粉怎么换

  A、早产儿奶粉:早产儿奶粉适用于早产儿,当早产儿的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2500公克)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原奶粉每次减少一匙,改成添加婴儿配方奶粉一匙,直至完全更换成功。

  B、婴儿奶粉:刚出生宝宝喝一般婴儿配方奶。而适合自己宝宝体质的奶粉才是最好的,当发现所食用的婴儿配方奶与宝宝的体质不合时,应立即停止原配方奶粉,改用其它品牌配方奶粉。(不适应情况一般有:腹泻、过敏)

  C、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又称为防腹泻奶粉,其提供的营养可完全符合宝宝的需求,只是营养成份已经事先水解过,食入后不需经由宝宝的肠胃消化即可直接吸收,故此配方奶粉含渣量少或无渣,可减少宝宝的粪便量,多使用在急性或长期慢性拉肚子,以致在肠道酵素黏膜层受损,多种消化酵素缺乏之宝宝,或短肠症宝宝等。可直接停用原配方更换成防腹泻奶粉;若防腹泻奶粉泻奶粉要换回一般婴儿配方奶粉时,则需采用渐进式换奶方式。

  D、低敏配方奶粉:又称大豆配方奶粉。此配方不含乳糖,是针对天生缺乏乳糖酶的宝宝及慢性腹泻导致肠黏膜表层乳糖酶流失的宝宝设计。宝宝在拉肚子时可停用原配方奶粉,直接换成此配方;待腹泻改善后,若要换回原婴儿配方奶粉时,需以渐进式添加奶粉方式进行换奶。

  E、较大婴儿奶粉:多为六个月以上宝宝设计,营养含量较婴儿配方奶粉高,蛋白质较高。

  其实一般的婴儿配方奶粉可供应宝宝至一岁,都不会有营养缺乏的现象,且此阶段的宝宝开始食用副食品,不一定需要更换成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较大婴儿配方。此时宝宝的肠胃机能虽已经比初生时成熟些,为了保险起见仍可采用渐进式换奶。

  结语: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奶粉,都要根据自己的宝宝成长的需求来添加哦!平时多了解这些宝宝护理常识,对平时照顾宝宝是非常有好处的呢!希望上述介绍的这些宝宝喂养常识,能够帮助大家哦!

频道推荐

常识饮食保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