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我国人群患龋率较高,尤其是孩子。调查显示,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为66%,在世界上处于较高水平,12岁儿童的恒牙患龋率也达到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主任医师,特级专家张峰指出, 预防龋齿的一种方法就是补充钙质
每年8月1日至7日被国际母乳喂养行动联盟(WABA)确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据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母乳喂养率16年间下降了近40%,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城市为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近日正式发布了最新版的《婴儿喂养指南》(0-6月)。
1.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这也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婴儿出生后第一口初乳是最有营养的,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出生后体重的下降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0%就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
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其实,母乳喂养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让新生儿能够有更多的细菌在身体里移植。
2.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可以满足婴儿6个月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希望每个妈妈都可以用爱坚持。0到3个月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这样乳汁的分泌才会更完整更好。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宝宝4个月以后,妈妈往往要恢复工作,那么这个时候对于挤出的母乳,最好使用勺子而不是瓶子来喂。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士后谨慎地做出决定。
3.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习惯。在0到3个月喂6到8次或更多,但是3个月以后,希望能够逐渐地从按需喂养模式递增到规律喂养的模式,这个对饮食的习惯培养非常重要。
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积极就医。
4.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一般来说,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应该是在20到40个国际单位,但是我们婴儿所需要的是400个国际单位,所以依赖母乳很少能够满足最低的需求。
母乳可以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推荐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1,特别是刨宫产的新生儿,这是担心出现因维生素K缺乏而导致的出血。虽然发病率不是特别的高,但是发病非常的严重。对整个生命和智力的影响方面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5.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无法纯母乳喂养的时候,应遵循医嘱,选用适合于1-6个月龄婴儿的配方奶粉喂养。
普通奶粉、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不适合直接喂养婴儿。
6.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6月龄前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同时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和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互相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增长的速率是最好的速率。